1F推 : 看起來蠻有趣的 謝謝分享01/29 23:10
2F推 : 謝謝分享01/29 23:27
3F→ : 附帶一提,〔窮人的經濟學〕好看01/29 23:27
4F推 : 印度、中國那種人口基底大的才比較適合規模化01/30 06:55
不是人口問題,菁英就那麼少
5F推 : 台灣廣設大學讓全民教育程度往上提高至高等教育沒01/30 08:08
6F→ : 問題,但管理出了問題,某些職校、專科跟本沒有達01/30 08:08
7F→ : 到升格門檻但卻浮濫開放升格,而且這政策也沒有考01/30 08:08
8F→ : 慮到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問題,但讓全民教育水準提升01/30 08:08
9F→ : 這件事我並不覺得這個是不好的,為什麼大學畢業還01/30 08:08
10F→ : 在做低薪工作我覺得那是台灣產業面整體的問題01/30 08:08
11F→ : 你問問看為什麼企業、公司找不到人就要政府開放更01/30 08:10
12F→ : 多外籍移工而不是提高勞工薪水雇用更多本地勞工?01/30 08:10
※ 編輯: arsl400 (219.91.32.112 臺灣), 01/30/2023 08:45:53
13F推 : 如果你把教育的價值濃縮成一個特定的觀點,那麼你要說 01/30 09:36
14F→ : 他成功或是失敗都可以,畢竟是依照這個特定觀點出發。 01/30 09:36
15F→ : 教育的資金不足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根本不存在什麼教 01/30 09:36
16F→ : 育單位不缺錢的可能世界吧。 01/30 09:36
17F推 : 而且你想像中的菁英,其實在現實生活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01/30 09:40
18F→ : 。你對菁英的看法也過於單一化,即便只使用教育的觀點 01/30 09:40
19F→ : 來看,教育人才比較像是「門檻式」,就是教師是否具有 01/30 09:40
20F→ : 足夠的門檻指導那個層級的學生。你總不會覺得高中生的 01/30 09:40
21F→ : 教師一定要是中研院院士,或是博士等級的菁英來教育國 01/30 09:40
22F→ : 小吧?這些菁英不一定能夠教導的比一般大學學歷的人要 01/30 09:40
23F→ : 好。 01/30 09:40
要講特定觀點當然是,現在問題就是台灣技職體系教育出了問題,沒有國家會把失業定義
為沒問題
然後現在國中小都在推創新創客教育,問題是有這樣能力的老師本來就少又貴,你去查
蒙特梭利學費多少就知道,也就是只有少數出得起學費的學生才能受這樣的教育
大學也一樣,傑出的教授又不能大規模的請,硬要講就是錄線上課程,然而實際上線
上課程根本就不能跟進入教授實驗室那種一對一家教的方式相比,所以當然不可行
24F推 : 我不覺得以前的教授比現在的會教 01/30 10:14
25F→ : 非常同意5樓13樓24樓的看法 01/30 10:49
※ 編輯: arsl400 (219.91.32.112 臺灣), 01/30/2023 10:57:31
26F推 : 我有小孩子,我真心覺得蒙特梭利只是個哪裡騙錢的幌子 01/30 12:02
27F→ : ,不能說沒用,但是不會比一般的常規教育有用多少。再 01/30 12:02
28F→ : 來,大專院校要看性質,對頂尖的研究型大學而言,教授 01/30 12:02
29F→ : 的KPI在論文升等,不是在教育。所以你口中的傑出教授 01/30 12:02
30F→ : 跟教學品質不見得是正比。我能這樣說,就是遇過教學馬 01/30 12:02
31F→ : 虎專心在投論文的。 01/30 12:02
32F推 : 我不了解大學研究所教育你指的是哪個類別,不過我想到 01/30 12:24
33F→ : 了大學,要擔負完全責任的是學生自己,有沒有紮實的唸 01/30 12:24
34F→ : 書,比教授有沒有辦法手把手的帶還要重要。我不知道實 01/30 12:24
35F→ : 驗室裏面有什麼一對一的,還有差別在哪裏就是了。 01/30 12:24

37F→ : 科技進步,現在很多線上講座,我還蠻推薦王道還的,真 01/30 12:27
38F→ : 的有講什麼東西。不過你也很難要求一般的學者有辦法做 01/30 12:27
39F→ : 出這樣子的演講。舉世皆然好嗎... 01/30 12:27
請去看刻意練習,裡面講得很清楚,簡單講一對一教學強在立即性的回饋,學生時代大家
都知道,家裡有請家教的同學成績比較好,大學也是,看網路影片和實驗室不一樣,
我那個時候就是拿人工智慧企畫獎,靠的就是一次一次的提案,幾乎每次都被教授打槍
這種來回問答式的學習才是最強的
後來我為了準備出國準備北上補習英文,很多人包含要幫我寫推薦信的教授都勸我留在
高雄看線上教學影片就好,我堅持一定要來,當時家裡經濟很緊,是我堅持一定要現場
教學的,像是英文口說沒有老師現場回饋,一定是鳥到不行,這些全部都是科學證實的
40F→ : 台灣教改失敗是書中看法還是你自己的? 01/30 12:27
當然是我的看法
41F推 : 我認為廣設大學跟規模化的概念不太一樣,不太能直接套用 01/30 12:59
當然不一樣,一樣的話教改就成了
※ 編輯: arsl400 (219.91.32.112 臺灣), 01/30/2023 13:03:26
42F推 : 高等教育普及化是好事,高學歷低薪是另外一個社會結 01/30 16:55
43F→ : 構問題,不能直接把低薪歸咎於教育普及化,畢竟薪資 01/30 16:55
44F→ : 結構牽扯很多總經因素及供需法則。 01/30 16:55
45F→ : 廣設大學主要核心是高等知識普及化,但只要有心想學 01/30 17:04
46F→ : 習,任何人在家都能免費透過網路影片跟隨哈佛耶魯大 01/30 17:04
47F→ : 學大師一起上課,我國台大開放課程也做得很好,這些 01/30 17:04
48F→ : 都是免費公開的。 01/30 17:04
49F→ : 知識理應是人類寶貴資產,最理想狀態是可以彼此無私 01/30 17:04
50F→ : 共享,激發更棒的創意。 01/30 17:04
51F→ : 教育的本質是分享知識,而不是競技炫耀或賺錢的舞台 01/30 17:04
52F→ : ,教育者會讓人尊敬的不是頭銜名稱,而是那種一生懸 01/30 17:04
53F→ : 命用盡力氣在教導傳播知識的熱血沸騰,這個才是教育 01/30 17:04
54F→ : 的宗旨。 01/30 17:04
55F→ : 薪水高低不應該是教育者要負擔的責任。 01/30 17:04
※ 編輯: arsl400 (219.91.32.112 臺灣), 01/30/2023 17:16:29
56F推 : 教師的報酬跟工程師找工作一樣啊,大部分人也不會因 01/30 17:48
57F→ : 爲某個新創公司的產業前景看好或是得到政府資金挹注 01/30 17:48
58F→ : 而放棄FAANG的薪水吧… 01/30 17:48
書中的說法是這種人才很少
※ 編輯: arsl400 (219.91.32.112 臺灣), 01/30/2023 17:58:31
59F推 : 我認為教改失敗跟老師素質低落無關 是社會上根本不需要這 01/30 18:24
60F→ : 麼多大學畢業生的工作 結果一堆大學畢業生在做國高中生就 01/30 18:24
61F→ : 能做的工作 當然就造成低薪 造成教育資源浪費 01/30 18:24
62F→ : 大學教授的本業是做研究 教書只是附帶的 大學生本來就有 01/30 18:27
63F→ : 責任自己要學好 何況現在有很多開放式課程 學生覺得自己 01/30 18:27
64F→ : 老師教不好 可以上網找課程看 01/30 18:27
65F→ : 你說一定要老師親自教才學的好 那也只現於實作型的課程 01/30 18:34
66F→ : 學生進了研究所就是在進行這種訓練了 01/30 18:34
67F→ : 而研究能力 現在台灣的大學教授其實這方面是有提升的 所 01/30 18:40
68F→ : 以現在在研究所接受教授一對一訓練的人 其教學品質不會 01/30 18:40
69F→ : 比以前差 01/30 18:40
70F推 : 受教了,謝謝分享你的故事。 01/30 20:37
71F推 : 教改失敗很多原因的 01/30 20:41
72F→ : 其中之一是沒有因材施教 01/30 20:41
73F→ : 沒有大學資質去讀大學,浪費其他天賦也浪費社會資源 01/30 20:42
74F→ :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讀書天賦的 01/30 20:43
75F推 : 我覺得你說台灣教改失敗是因為人力無法規模化 是對的 01/30 21:55
76F→ : 但是關鍵不是老師規模化而是學生無法規模化 01/30 21:55
77F→ : 實際上即使是私校還是有能力請到有一定程度的老師 01/30 21:56
78F→ : 可是學生就不夠 當然就收不到錢 01/30 21:57
79F→ : 是否所有人都適合/需要讀大學 也是一個問題 01/30 21:57
80F→ : 廣設大學頂尖可能更強 但是數量不可能跟上增設的人數 01/30 22:17
81F推 : 廣設大學頂尖的都變弱了 01/31 13:58
82F→ : 除了少子化外,教育資源的分散 01/31 13:59
83F推 : 以前前35%的大學生,排名35%大概就是第一級私校 01/31 14:00
84F→ : 現在前45%還有國立大學可以讀 01/31 14:01
85F推 : 瑞士才800萬人,大學競爭力比我們高多了 01/31 14:02
86F→ : 35%離頂尖很遠 我說的是1%的 01/31 15:11
87F推 : 以前的1%基本上比現在頂尖阿 01/31 16:48
88F→ : 30%-35%是以前大學錄取率 01/31 16:48
89F→ : 以前光是競爭人數就多很多 01/31 16:49
90F推 : 現在的資訊流通進步太多了 保證比以前的1%強 01/31 17:11
91F推 : 台灣比較容易出問題,台灣太多大學 01/31 17:12
92F→ : 跟國外又不太一樣 01/31 17:12
93F推 : 資訊流通不代表比以前強,重點在競爭強度 01/31 20:56
94F推 : 專業專精的知識,不是靠資訊流通就可以學好的 01/31 20:59
95F推 : 現在的學生資源多太多了 如果這樣臺灣頂尖人才還比以前 01/31 21:04
96F→ : 弱 到底是教育真的出了什麼大問題 還是你的認知有誤呢 01/31 21:05
97F推 : 其實我覺得教改有成功也有失敗的地方 01/31 23:58
98F→ : 失敗的地方就是製造太多大學畢業生 一堆人在做國高中生就 02/01 00:01
99F→ : 能勝任的工作 造成教育資源浪費 02/01 00:01
100F→ : 成功的地方 就是我覺得現在年輕人英文程度普遍有提升 更 02/01 00:02
101F→ : 能國際化 02/01 00:02
102F→ : 而且現在很多大學校系專題或實習是必修 不像早期修課就 02/01 00:05
103F→ : 能畢業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是比老一輩的在畢業時有更多實 02/01 00:06
104F→ : 務經驗 02/01 00:06
105F→ : 從產業面看 看看我們的護國神山台積電 早期要台清交碩士 02/01 00:11
106F→ : 畢業才能進台積 現在因為一直擴廠 很多中字輩甚至後段國 02/01 00:11
107F→ : 立碩士也進了台積 等於是進台積的門檻降低了 可是台積電 02/01 00:11
108F→ : 的競爭力並沒有因此下降 02/01 00:11
109F→ : 註:我講的進台積是指工程師 02/01 00:13
110F→ : 最後講的那段跟前文好像沒什麼太大關聯性 02/01 10:43
111F→ : 因為台積電根本不需要多高素質的畢業生 需要的是日操 02/01 10:45
112F→ : 夜操的肝XDD 02/01 10:45
113F推 : 台大素質本來就比以前降低阿,這沒什麼問題 02/01 16:51
114F→ : 資源多,不代表比以前素質好 02/01 16:52
115F推 : 少子化,台大比以前好考了,天賦就有差異了 02/01 16:54
116F推 : 再者之前論文事件... 02/01 16:56
117F推 : 以前頂尖大學生畢業,是要到世界闖天下,現在考公職比以前多 02/01 17:04
118F→ : 頂尖大學應該是隨著少子化而減少錄取人數 02/01 17:05
119F推 : 台大也有正黃跟鑲黃之別的 02/03 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