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F→ : 這個計畫拖了這麼久才要開始測試,合鐵辦事效率有夠爛01/27 21:15
※ 編輯: ELYC1x (114.137.81.210 臺灣), 01/27/2023 21:18:02
2F噓 : 斷0.9就變60的話,還不如不裝了?01/27 21:29
去臺北車站樓上講啊,噓我幹嘛?
規範開這樣一定有背後的理由,用PTC的概念,失去通訊控制還能讓你繼續跑60kph已經算
是把既有道旁號誌當成退路,很顧及效率了,如果這案子有要順便移除道旁,就是25kph甚
至立即停車。
※ 編輯: ELYC1x (114.137.81.210 臺灣), 01/27/2023 21:32:42
3F→ : 列車的即時控制與溝通在ETCS Lv.2下很重要 01/27 21:55
4F→ : 160kph下走0.9s大約是40公尺,已經有明顯差距01/27 21:55
5F→ : (假設有160kph營運的路段)01/27 21:57
定位誤差只允許3m(取略小於軌道中心距4m的值)、資料傳輸延遲最多100ms,再考慮移動
授權界線前至少10m煞停的限制,給900ms的餘裕已經算是很寬鬆了,講難聽一點,若將來
拔掉道旁號誌,失去通訊等同於列車處於半失控狀態,有人敢搭?
6F→ : GSM-R用5G....,現階段5G的低穿透力等於是要增加基地台數01/27 21:59
7F→ : 量成本,用4G還比較穩定,等後續低穿透力的科技問題解決之01/27 21:59
8F→ : 後再來升級也比較好,直接5G讓通訊這塊問題會不少 01/27 21:59
修正了一下內文,沒有限只能5G
※ 編輯: ELYC1x (114.137.81.210 臺灣), 01/27/2023 22:09:36
※ 編輯: ELYC1x (114.137.81.210 臺灣), 01/27/2023 22:18:15
9F推 : 舉手/ 01/27 22:13
10F→ : 既然路線是用六家內灣線為什麼車上測試是用800 01/27 22:13
11F→ : 鐵路應該可以用溢波電纜解決訊號問題吧 01/27 22:14
12F→ : 像DB直接軌道中間拉一條 01/27 22:14
為何拉800?不曉得,這一兩年反而600的出車餘裕較大的說,或許是趁二、三級檢修順便
安裝新系統吧。漏波電纜和天線應該就是廠商的選擇,就如同機捷號誌。
13F→ : 買誰的系統 01/27 22:19
15F→ : 美國系統? 01/27 22:33
爬了一下新聞,確切說是委託美國公司「研發」一套新系統,不是買現成。理由應該很多
東西可吐槽:配合交通部國產政策,趁「多元通訊行控」這個概念還沒有明確規範之時,
先趕緊產出一套我國自己的系統,就不必受制於固定那幾家廠商。
16F→ : 那遠不必拔道旁號誌,像東鐵那樣保留彈性就好 01/27 22:40
17F→ : 用AWS也能正常運轉 01/27 22:42
18F→ : 車載號誌也不是160的要項,BR用AWS跑201那麼久了 01/27 22:46
19F推 : CBTC本身優勢就是不需要道旁號誌,可以省下維護道旁號 01/27 23:04
20F→ : 誌成本與人力 01/27 23:04
21F推 : 設備問題,閉塞控制程式的話不難寫 01/27 23:57
22F→ : 不過能相容多系統的話代表北部有機會升級自動運轉區間 01/27 23:58
23F→ : 列車進入 High Level 區給電腦控制,離開前再切換人工控制 01/27 23:59
24F推 : 先讓承辦人員不要再跑去喝花酒,然後買了不能用的 01/28 00:46
25F→ : 次級品回來吧 01/28 00:46
26F推 : 其實現在連網的話,號誌都可以直接傳到駕駛平板看才對 01/28 00:56
27F→ : 應該可以做的跟電車GO一樣,只是駕駛必需移動視線了 01/28 00:56
現行的間歇式ATP最大限制就是沒連網,無法取得下一個、下下一個號誌燈號及速限。
28F→ : 不論GSM-R、LTE-R或5G-R主要應都還是使用900MHz頻段 01/28 00:57
29F→ : 我號誌單位的啦 設備一直增加 舊的還保留當備援 01/28 07:57
30F→ : 技術學不完 人力繼續流失 長官全裝作看不見 01/28 08:00
31F→ : 長官退休前想有個大作為 反正之後的維護修繕不甘他的事 01/28 08:02
32F推 : 推樓上 01/28 08:27
33F噓 : 說的跟做的,是不一樣。反正時間到走入 01/28 09:17
號誌升級早在10多年前就花錢請顧問公司研究了,甚至有安排出國考察,但時至今可能都
因配套(規章、SOP)繁瑣、成本高昂而沒有下文。現在好不容易有機會做出一個示範段,並
進入實車測試,也是一種突破吧?
34F→ : 都車載號誌了 還留舊的幹嘛? 就的壞了也要修 變成要維護修 01/28 09:40
35F→ : 兩套設備 修的人在哪? 只會兩套一起慘 01/28 09:40
號誌更新的過渡期肯定新舊並存,國外也一樣,等所有路網都升級,並驗收、認證之後才
較有移除的條件,否則新系統萬一故障,沒原系統備援,會很麻煩。
※ 編輯: ELYC1x (114.137.81.210 臺灣), 01/28/2023 10:06:54
36F→ : 買現成這個之前聽到是國外頻率直接搬,在台灣是民用頻 01/28 10:13
37F→ : 率 01/28 10:13
38F→ : 所以就算買也還是要調整,可能就這樣讓上面覺得直接建 01/28 10:14
39F→ : 置新的系統較好 01/28 10:14
40F→ : 你以為驗收認證之後 新系統就不會故障喔? 太天真了吧 01/28 10:21
41F→ : 合鐵的號誌長官只會疊床架屋 舊設備沒有移除的一天 01/28 10:26
我有說不會故障嗎?現在舊系統早就通過認證n年還不是一天到晚在搞事。重點就是新系統
啟用初期(早期失效期)故障率肯定較有用期高,是電子產品都一樣,所以不馬上拿掉有備
援意義的舊系統也算是有點理。
※ 編輯: ELYC1x (114.137.81.210 臺灣), 01/28/2023 10:36:11
42F→ : 軌道電路跟計軸器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01/28 10:27
44F→ : 簡報餅畫得很大,實際只改了兩列車,也沒整合進號誌 01/28 10:59
45F→ : 說要相容於現有CTC,不知道有沒先問過日信想收多少錢? 01/28 11:03
46F推 : 巧合的是台鐵也想更新CTC 01/28 11:59
47F推 : 台鐵很多東西有想電腦雲端化,動起來是好事,過程再說 01/28 14:10
48F推 : 與34樓意見相反,道旁號誌並存作為備援與相互驗證 01/28 15:27
49F→ : 歐洲很多路線也沒拔掉道旁閉塞號誌機 01/28 15:27
50F→ : 順帶一提… 合鐵應該是認真的 01/28 15:33
51F→ : 有聽說被現有架構改短閉塞報價嚇到就沒有然後了 01/28 15:33
52F推 : 台鐵要檢查列車完整性吧? 雖然理論上不會,但實際上長編組 01/28 18:57
53F→ : 貨列可能會在分離後仍繼續跑 01/28 18:58
54F推 : 台鐵的列車密度,大可以直接給移動授權到XXk-XXXm 01/28 19:01
55F→ : 接近授權邊界而未接到新授權才壓速度,而不是斷訊0.9就壓60 01/28 19:02
56F推 : CBTC本身就需要檢核列車完整性,雖然目前大多數都還是 01/28 19:03
57F→ : 留有軌道電路作偵測 01/28 19:03
58F→ : 檢查完整性的話,以現在技術,或許可以用各處一大堆攝影機 01/28 19:03
59F→ : 辨識? 01/28 19:03
60F推 : (話說台鐵一堆里程標(公里 半公里 百米) 01/28 19:19
61F→ : 以後直接在上面裝tag就能當區間標記了? 01/28 19:20
62F→ : 都CBTC了怎麼不移動閉塞 01/28 20:15
63F→ : 雖然CBTC不一定有移動閉塞 01/28 20:17
64F推 : CBTC非移動閉塞代表:機場捷運線 01/28 21:00
65F推 : 類APM系統的CBTC有些是不檢查完整性的? 01/28 21:12
66F→ : (都是單車組甚至只有單節車廂) 01/28 21:13
67F推 : 還要嚴格檢查完整性的畫,移動閉塞效果不大啊 01/28 21:25
68F→ : 如果以後系統以400~500m為一單位,和一編組340m相比差距不 01/28 21:26
69F→ : 大(2節E500+15節20m客車) 01/28 21:27
70F推 : 直上移動閉塞不好嗎 01/28 21:34
71F→ : 以合鐵各種問題來說,沒辦法直上移動閉塞吧,反正現階段就 01/28 21:57
72F→ : 是先用支線測試系統,之後測試成功後拓展到全線,等這套系 01/28 21:57
73F→ : 統全線穩定個3、5年再來升級移動閉塞。 01/28 21:57
74F推 : 台鐵要緊的是把6分鐘進化到2~3分鐘 01/28 21:58
75F→ : 2分鐘到75秒這種問題還太遙遠 01/28 21:59
76F→ : 七堵=樹林真的能20tph的話,一堆問題早就化解了 01/28 22:00
77F→ : (簡單一點的話,多的10tph通通用12節跑東部,就能把花蓮站) 01/28 22:10
78F→ : 塞爆 01/28 22:10
79F推 : 這個規範有點問題吧 同時制軔並出力運轉不是太罕見的策略 01/28 22:35
80F→ : 卻要求剎車解除才能出力? 01/28 22:36
81F→ : (公文及簡報P28) 01/28 22:36
82F推 : 台鐵不希望列車會截圖吧 01/29 09:20
83F推 : 以台鐵車種過多的情況下用移動式閉塞的確比較有利 可 01/29 10:28
84F→ : 以根據不同列車性能調整改列車的煞車距離 但問題除了 01/29 10:28
85F→ : $$ 還有列車登錄點的設定 不然就會發生文湖線慘劇2.0 01/29 10:28
86F→ : 不過先上CBTC 搭配車載號誌 然後把現有閉塞區間切短 01/29 10:35
87F→ : 成幾個block 按不同車種需要佔用的block來計算是最合 01/29 10:35
88F→ : 台鐵的需求了 這樣也不用用到移動式閉塞 也仍可以依 01/29 10:35
89F→ : 據不同列車性能做調整 Ex.現有閉塞區間2km切成4段 每 01/29 10:35
90F→ : 段0.5km EMU只會佔用3個block(一個目前列車佔用block 01/29 10:35
91F→ : 兩個制韌預留block) 貨列可能就需要佔用5個block) 01/29 10:35
92F→ : 若再保險一點可以再加一個block作為與前車的安全距離 01/29 10:36
93F推 : 就虛擬閉塞化了 01/29 11:09
94F推 : 如果是簡短閉塞區間佔用的話,不必到完全的CBTC吧,能在站 01/29 11:10
95F→ : 間收到授權覆蓋在既有ATP上就好 01/29 11:10
96F推 : CBTC如果只有有限頻率的話,被故意干擾的風險或許不妥 01/29 11:14
97F推 : 美鐵東北走廊好像是兩者共同進行 所以路線上可以看到 01/29 12:10
98F→ : 實體號誌 但有些只有地面感應子而已(尤其是紐約以北) 01/29 12:10
99F推 : 若至少能預知號誌不壓速度,再依性能與前車速度給注意 01/29 15:39
100F→ : 速限,感覺就不錯了 01/29 15:39
101F推 : 台鐵的話,應該不必參考前車速度,而要假設前車會瞬間停下 01/29 16:16
102F→ : (skytrain等相當單純的系統會算前車速度) 01/29 16:17
103F推 : 買爛背心 01/29 19:40
104F推 : 如果有幸看到理X提出來的測試報告,不知道版上各位大大怎麼 02/03 10:50
105F→ : 想XD 02/03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