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F噓 : 是的,如果認真思考,除了少數科學家講的東西經得起01/23 04:02
2F→ : 思考論證外,其餘多數的東西,都是屁啊............01/23 04:02
3F→ : 都是想到什麼加點統計上的優勢就亂扯一通居多啊01/23 04:03
4F→ : 但這樣就夠賣書啦,什麼情緒勒索就是垃圾中的垃圾啊01/23 04:03
5F推 : 有沒有可能是翻譯問題?01/23 08:19
6F推 : 心理學 你期待什麼?他們連 evidence-based 的東西都不一01/23 10:14
7F→ : 定有 evidence 了01/23 10:14
8F→ : 遇到這種書 就是隨便翻一翻 有笑話笑一笑就算了01/23 10:15
9F→ : 我以前也覺得心理學應該很有趣吧 後來做了一個跟心理學相01/23 10:19
10F→ : 關的案子 讀了一些學術文章 訪問了一些歐美的心理學教授 01/23 10:19
11F→ : 對這門學問的尊敬蕩然無存 就跟你形容的一樣 不管是樣本 01/23 10:19
12F→ : 數或是基本邏輯都完全不行 說到底 這不是一門科學 01/23 10:19
13F推 : 其實可以先看參考資料的厚度,有用的書通常後面都很厚 01/23 14:10
14F推 : 然後「暢銷書」就不要太期待了 01/23 14:22
15F→ : 會暢銷的原因不是得獎,就是易讀性或娛樂價值很高 01/23 14:22
16F→ : 嚴謹的書通常沒那麼好啃,很少上暢銷書榜,從專家、教 01/23 14:22
17F→ : 授或論文參考書目裡挖出來的可能才符合期待 01/23 14:22
18F推 : 前兩年很紅的人慈就是阿 結果一堆人還捧著當寶 笑死 01/23 14:30
19F推 : 很像Google 翻譯 01/23 15:34
20F推 : 想知道原Po碰到哪些書? 01/23 15:48
21F→ : 參考資料厚度好像是個不錯的選書考量,感謝 01/23 16:41
22F→ : 圖片是《逆思維》,另一本是上面提到的《人慈》 01/23 16:41
23F推 : 謝謝提供資訊 01/23 16:50
※ 編輯: Mocoroni (219.78.92.223 香港), 01/23/2023 17:49:04
24F→ : 看作者,學者起碼會參考其他研究 01/23 18:22
25F推 : 人慈呵呵人慈 01/23 19:20
26F→ : 心理學不是全bullshit 01/23 21:59
27F→ : 當然要看嚴謹的心理學知識直接找review article比較 01/23 22:01
28F→ : 快 01/23 22:01
29F推 : 人慈超級歪還被作者捧上去,左膠同溫層呵呵 01/23 23:22
30F噓 : 作者的邏輯沒問題,不要自己看不懂就說邏輯不通 01/24 06:07
31F→ : 願聞其詳 01/24 13:23
32F→ : 我是看到實驗的邏輯推論中出現明顯的迴歸謬誤/後此謬誤 01/24 13:23
33F噓 : 你先說他哪裡有問題才有辦法討論 01/24 19:32
34F推 : 光聽podcast就覺得人慈舉證頗糟 不曉得為什麼這麼多podcas 01/25 00:38
35F→ : t推 01/25 00:38
36F→ : 商管心理書常看到公式:書要推的概念是x 寫個某CEO大獲成 01/25 00:40
37F→ : 功的故事 結論他的成功都是因為 x 問題是舉證根本看不出來 01/25 00:40
38F→ : 他的成功跟 x 有沒有關係 01/25 00:40
39F→ : 要求立證說明嚴謹翔實,應該去找專門學術研究論文吧 01/25 10:34
40F推 : 書作為一種商品也是會業配的,基本上同一本書短期內大 01/25 14:40
41F→ : 量出現在IG、podcast、YouTube就是了 01/25 14:40
42F推 : 推看參考書目。有的參考書目厚達整本的1/3都會稍微安心,但 01/27 18:03
43F→ : 還是要看一下參考文獻的品質。例如看到專業期刊或智庫報告 01/27 18:03
44F→ : 就更安心一點。 01/27 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