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movie電影板作者benbenson12 (binbin)推文13則 (6推 0噓 7→)
以下有雷
痞客邦圖文版: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178666923
《親切的金子》是一部韓國劇情電影,也是韓國導演朴贊郁《復仇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雖然不像《我要復仇》與《原罪犯》給人那麼大的情感和視覺衝擊,但《親切的金子》還
是在人的善與惡之間有相當程度的琢磨,捨棄掉前兩部複雜的道德價值觀,回歸我們心中
對於復仇的原始慾望,也利用李英愛飾演的金子這個女性角色,講述在悲慘遭遇之餘,另
外衍生出的愛恨糾結,讓這個主體為復仇的故事,多了點人性,也多了點溫度。
在看電影之前,我對李英愛的印象還停留在《大長今》那個可愛宮女,金子面對外人的形
象也是如此,在獄中她永遠帶著笑容,盡力幫助身旁遭遇困難的獄友,金子的臉好像隨時
都散發著聖光,所以大家都叫她「親切的金子」,然而表面的善良只不過是金子武裝的面
具,目的則是拉攏所有可能對她復仇計畫有幫助的人才。出獄後她塗上讓她看起來沒那麼
親切的紅色眼影,並透過十三年來累積的人脈得到住所、錢、武器與內應,如此一來,像
個小蝦米的金子才有辦法與白老師這個大鯨魚對抗。
金子的復仇計畫是極為緩慢的,在這十三年間逐漸建構而成,搭配朴贊郁的象徵性畫面和
配樂,把這部電影變得既陰森,也帶了點詩意。不過或許是經過太長時間的等待,又或者
她以為此付出太多的心血,到了最後白老師被綁在金子眼前時,她卻遲遲無法扣下板機。
電影在這邊突然換了個調性,原本渴望復仇的金子,在準備達到目的的那一刻,才突然開
始思考復仇對她的意義,是出自自身的仇恨,還是她對於受害者的愧疚?
不過在意外發現白老師手機吊飾後,她想到自己的女兒,也想到那些曾因眼前這個畜生失
去寶貝的父母們。那場眾人集合起來看錄影帶的戲,講的是這些受害者永遠無法忘懷的傷
痛,也告訴觀眾由悲傷生成的仇恨,會帶給人多大的力量,他們之中有人說:「就算殺了
他,我們孩子也不會回來」另一個人馬上表示:「那又如何?即便如此還是要殺」。那些
父母各個看來平凡且善良,他們就像曾經的金子一樣會懷疑、會害怕,不過到了白老師面
前,卻都能毫不懷疑地刺進他胸膛,甚至原本高貴的老婦人,也能不穿雨衣不發一聲地拿
著剪刀了結白老師的生命,每一刀每一滴血就像是這些受害者發出的怒吼,他們行刑完激
動的原因,不是因為剛殺了一個人,而是想起自己孩子的遭遇,以及終能放下心中大石頭
地為他們報仇。
然而在復仇之後,金子認為自己已從長年的悔恨中得到救贖,她卸下影眼,期望能變回「
親切的金子」,那個已成為青年的男孩也終於如願出現在她眼前,不過當金子要向他道歉
時,卻像她對白老師一樣被男孩堵上嘴巴,這時金子才終於明白,她原以為能在「復仇」
後結束的罪惡,仍會因為自己曾犯下的過錯而永遠跟著她,復仇終究無法喚回孩子的生命
。最後金子拿著純白的蛋糕呼應了片頭被她打翻、象徵清白的豆腐,只不過金子這次還是
沒能吃下那塊蛋糕,而是一頭撲進其中。她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如此潔白,無奈身上卻留下
對男孩與女兒的虧欠,那句「Be White」是她對女兒的期許,也是對自己年少無知犯錯的
悔恨。最後黑夜裡漫天白雪落到了純白的蛋糕上,畫面中究竟是黑是白已漸漸模糊,就如
同金子一樣。
總而言之,《親切的金子》作為《復仇三部曲》的第三部,算是為它做了個完美的收尾,
在劇情中穿插超現實畫面與一些黑色幽默,講述加害者或被害者的心境真是非常精彩,也
利用金子在復仇前後的轉變,展現出人性的脆弱面。導演選擇讓電影的衝突回歸平靜,更
是告訴觀眾,所謂「復仇」不光是殺戮或從中得到救贖,而是在最後完全放下仇恨,才能
脫離這無盡深淵,才能真正純白地活著。
--
歡迎到我新創的FB專頁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pg/loory.film.notes--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140.121.175.145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movie/M.1527494718.A.572
那個蛋糕看起來不錯
還沒有機會看到第一部
算是很好的幫三部曲收尾
風格確實很不一樣
就等6月中的第一部了!
※ 編輯: benbenson12 (49.215.212.29), 05/28/2018 23:47:05
以下有雷
痞客邦圖文版: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178666923
《親切的金子》是一部韓國劇情電影,也是韓國導演朴贊郁《復仇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雖然不像《我要復仇》與《原罪犯》給人那麼大的情感和視覺衝擊,但《親切的金子》還
是在人的善與惡之間有相當程度的琢磨,捨棄掉前兩部複雜的道德價值觀,回歸我們心中
對於復仇的原始慾望,也利用李英愛飾演的金子這個女性角色,講述在悲慘遭遇之餘,另
外衍生出的愛恨糾結,讓這個主體為復仇的故事,多了點人性,也多了點溫度。
在看電影之前,我對李英愛的印象還停留在《大長今》那個可愛宮女,金子面對外人的形
象也是如此,在獄中她永遠帶著笑容,盡力幫助身旁遭遇困難的獄友,金子的臉好像隨時
都散發著聖光,所以大家都叫她「親切的金子」,然而表面的善良只不過是金子武裝的面
具,目的則是拉攏所有可能對她復仇計畫有幫助的人才。出獄後她塗上讓她看起來沒那麼
親切的紅色眼影,並透過十三年來累積的人脈得到住所、錢、武器與內應,如此一來,像
個小蝦米的金子才有辦法與白老師這個大鯨魚對抗。
金子的復仇計畫是極為緩慢的,在這十三年間逐漸建構而成,搭配朴贊郁的象徵性畫面和
配樂,把這部電影變得既陰森,也帶了點詩意。不過或許是經過太長時間的等待,又或者
她以為此付出太多的心血,到了最後白老師被綁在金子眼前時,她卻遲遲無法扣下板機。
電影在這邊突然換了個調性,原本渴望復仇的金子,在準備達到目的的那一刻,才突然開
始思考復仇對她的意義,是出自自身的仇恨,還是她對於受害者的愧疚?
不過在意外發現白老師手機吊飾後,她想到自己的女兒,也想到那些曾因眼前這個畜生失
去寶貝的父母們。那場眾人集合起來看錄影帶的戲,講的是這些受害者永遠無法忘懷的傷
痛,也告訴觀眾由悲傷生成的仇恨,會帶給人多大的力量,他們之中有人說:「就算殺了
他,我們孩子也不會回來」另一個人馬上表示:「那又如何?即便如此還是要殺」。那些
父母各個看來平凡且善良,他們就像曾經的金子一樣會懷疑、會害怕,不過到了白老師面
前,卻都能毫不懷疑地刺進他胸膛,甚至原本高貴的老婦人,也能不穿雨衣不發一聲地拿
著剪刀了結白老師的生命,每一刀每一滴血就像是這些受害者發出的怒吼,他們行刑完激
動的原因,不是因為剛殺了一個人,而是想起自己孩子的遭遇,以及終能放下心中大石頭
地為他們報仇。
然而在復仇之後,金子認為自己已從長年的悔恨中得到救贖,她卸下影眼,期望能變回「
親切的金子」,那個已成為青年的男孩也終於如願出現在她眼前,不過當金子要向他道歉
時,卻像她對白老師一樣被男孩堵上嘴巴,這時金子才終於明白,她原以為能在「復仇」
後結束的罪惡,仍會因為自己曾犯下的過錯而永遠跟著她,復仇終究無法喚回孩子的生命
。最後金子拿著純白的蛋糕呼應了片頭被她打翻、象徵清白的豆腐,只不過金子這次還是
沒能吃下那塊蛋糕,而是一頭撲進其中。她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如此潔白,無奈身上卻留下
對男孩與女兒的虧欠,那句「Be White」是她對女兒的期許,也是對自己年少無知犯錯的
悔恨。最後黑夜裡漫天白雪落到了純白的蛋糕上,畫面中究竟是黑是白已漸漸模糊,就如
同金子一樣。
總而言之,《親切的金子》作為《復仇三部曲》的第三部,算是為它做了個完美的收尾,
在劇情中穿插超現實畫面與一些黑色幽默,講述加害者或被害者的心境真是非常精彩,也
利用金子在復仇前後的轉變,展現出人性的脆弱面。導演選擇讓電影的衝突回歸平靜,更
是告訴觀眾,所謂「復仇」不光是殺戮或從中得到救贖,而是在最後完全放下仇恨,才能
脫離這無盡深淵,才能真正純白地活著。
--
歡迎到我新創的FB專頁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pg/loory.film.notes--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140.121.175.145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movie/M.1527494718.A.572
那個蛋糕看起來不錯
還沒有機會看到第一部
算是很好的幫三部曲收尾
風格確實很不一樣
就等6月中的第一部了!
※ 編輯: benbenson12 (49.215.212.29), 05/28/2018 23:47:05
相關文章
7
[情報] 朴贊郁《親切的金子》電影預告 李英愛
4
[情報] 朴贊郁《親切的金子》全台上映戲院
44
[新聞] 《少年復仇者》傳將取代《復仇者聯盟5》
5
[LIVE] HBO 21:00 復仇
16
[好雷] 我的完美日常 何謂完美
7
[Live] HBO 21:00 復仇狗聯盟 (Strays)
60
[情報] 捍衛任務 外傳 復仇芭蕾 預告
1
[ 雷] 復仇者
27
[ 好雷] 芭蕾復仇曲
43
Re: [討論] 公布復仇者聯盟5新標題
movie熱門文章
222
[討論] 大家心目中堪稱經典的電影橋段
202
[討論] 麥特戴蒙能夠在走紅的原因是甚麼
175
[新聞] 千黛亞被嫌演技差 曝光率太高!網友紛紛
174
[新聞] 大衛林區逝世
170
[新聞] 《水世界》為何成為影史最強票房毒藥之一
134
[新聞] 湯姆霍蘭德 辛蒂亞訂婚 他單膝下跪浪漫
119
[討論] 徐克 射雕英雄傳 2025 來了
118
[討論] 傑森史塔森「工人」預告
117
[新聞] 羅比威廉斯傳記片《更好的人》大爆死!成本破億美元、上映至今票房僅
113
[討論] 克里斯多福諾蘭《奧德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