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ook書板作者wackynoteis (Waki瓦基)推文6則 (6推 0噓 0→)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
斯多葛主義是什麼?改變我人生的五個哲學觀念與名言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daily-stoic/
從慌亂到從容:我與斯多葛智慧的相遇。
說起以前的我,跟大家一樣也是個每天忙碌的上班族,整天活在緊張和焦慮中。每天早上
鬧鐘一響,我腦子裡馬上塞滿了一堆未完成的工作、主管交代的任務,每件事都讓我腦袋
停不下來。
塞車時,我會因為動彈不得而感到非常著急;計畫趕不上變化時,我更是悶悶不樂。那時
的我就像繃得緊緊的一根弦,只能任由情緒牽著我的鼻子走,在各種不確定性中疲於奔命
。
直到我開始接觸了一套叫做「斯多葛哲學」的觀念,我才開始懂得一些道理:我們無法掌
控所有事,但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困境其實藏著成長的機會;生命無常提醒我們珍惜當
下。
從那之後,我身邊的同事漸漸發現我變得比較沉著和從容,就算遇上突發狀況也不再像以
前那樣手忙腳亂。我反而能冷靜處理問題,對瑣事一笑置之。就是這套斯多葛哲學的智慧
幫我分清了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找回了我內心的平靜。
我前幾年曾經跟大家分享《沉思錄》,是一位古羅馬皇帝寫的談斯多葛哲學的書。那本書
比較像是他的個人日記,如果沒有人額外說明的話,有些觀念比較不好懂。最近我在整理
我的書櫃,找到另外一本我覺得更簡單、更好讀的《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
。
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很喜歡的作家 Ryan Holiday,他把斯多葛哲學最重要的精華拆解成
366 篇的短篇文章,讓我們可以每天讀一篇,慢慢認識斯多葛哲學。這本書讀起來沒什麼
壓力,每天翻一頁就可以了。一年之後,你看待世界和自己的角度,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
斯多葛主義是什麼?
斯多葛主義(Stoicism)起源於古希臘,是一種重視理性、自我控制、以及與自然法則和
諧共存的哲學流派。這本書就是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這個古老的智慧結合現代人的
生活,寫成這本教我們如何活用斯多葛哲學的一本書。
台大哲學教授苑舉正替這本書寫了推薦序,說明斯多葛哲學就是一門談「人如何面對自然
」的哲學。所謂的自然,指的是人所面對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我們自己的內心。
斯多葛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引用教授的一段話:「人在面對自然的時候,應該坦然面對自
然對我們所做的限制,以及勇敢地在自然允許我們做決策的時候,追求我們應該做的行為
。當遇到不受我們控制的自然定律時,我們應該樂觀地接納它們,認定它們是我們應該承
受的。」
這本書引用了斯多葛主義在羅馬帝國時期最重要的三位哲學家。最特別的是,這三位哲學
家的身份差異非常巨大。第一位是很有錢的羅馬大臣塞內卡(Seneca),第二位是奴隸階
級出身的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第三位是當時的羅馬皇帝馬可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
從他們的身分差距,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情:斯多葛哲學的觀念是不分社會階級的。而且
,斯多葛哲學雖然是兩千多年前的觀念,但是其中的道理放到了 21 世紀的今天,還是非
常有應用和參考價值。
接下來,我把斯多葛智慧歸納成五大類,每類都包括核心觀念、書本裡面的金句,還有現
代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希望能幫你也把這些智慧用到生活中。
一、專注可控,接受不可控:內心寧靜的來源
現實生活中充滿了我們根本無法掌控的變數——天氣、別人怎麼想、股市漲跌等等。如果
我們老是為了這些控制不了的事情憂心忡忡,情緒就會像風暴中的小船,上下顛簸不定。
斯多葛哲學的第一課,就是分清哪些事在我們掌控之內,哪些事不在,然後把精力放在我
們能控制的那部分。
Marcus Aurelius 有一句名言我特別喜歡:「你可以控制你的思想,但控制不了外在事件
。明白這一點,你就會找到力量。」這其實是說,真正能影響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態
,而不是外面發生了什麼。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跟無法改變的事實硬碰硬,不如把注意力拉
回自己身上。
比如說,公司政策突然改變、專案被腰斬,過去的我可能會焦頭爛額,覺得自己的付出都
打水漂了;而後來套用斯多葛思維,我會提醒自己:「結果就是這樣了,我改變不了,那
我能控制的是我接下來怎麼應對。」專注在可控的事物上,真的可以減少很多無謂的焦慮
。
又比如說,我一開始在發表讀書心得的時候,心裡常常卡著一種莫名的不安感。每次發出
一篇文章,我都會很在意點閱數、留言、按讚、分享……甚至會去跟別人比較:為什麼某
某創作者的內容明明差不多,表現卻好得多?我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好?
這種情緒累積久了,很容易陷入一種焦慮的循環——想控制觀眾的反應、想預測演算法、
想掌握一切變數。但後來我才真正領悟:演算法、點閱率、甚至讀者的情緒回饋,這些都
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唯一能控制的,是我是否用心準備內容、是否如實地表達我相信的價
值。
像是有一次,我花了一整週準備一集 Podcast,自認為內容紮實又有故事性,結果上線後
卻幾乎沒什麼人回應。那一晚我輾轉難眠,滿腦子都是:「是不是選錯主題了?我講太平
淡?還是觀眾根本沒興趣?」
但隔天,我坐下來重聽了一次那集節目,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當初做這集,是為了什
麼?」我突然想起:我做這集不是為了搏版面,而是想記錄一個對我人生影響深遠的觀念
。我已經盡力了,而且做得問心無愧。既然如此,那就放下吧。
從那之後,我更清楚地劃分出:流量、回應、演算法是不可控制的;內容品質、發佈節奏
、我的初心是可以控制的。我就把焦點放在後者。奇妙的是,當我放下對「控制不了的事
」的執著,反而變得更穩定,也更有創造力。
學會這一課,我才真正找回創作的自由與平靜。
二、美德至上:以德行為人生北極星
斯多葛哲學有句教誨我很喜歡:「美德是唯一的善」。在他們看來,人這一輩子,錢、名
聲、健康甚至壽命長短,都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最終標準,只有品格和德行才是我們真正
擁有且值得追求的寶藏。
所謂的美德包括四件事情:智慧、勇氣、正義、節制。當我開始練習「以美德為人生指南
針」的時候,其實不是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從一些很日常的小事開始的。
就像是上個月我去早餐店買三明治,老闆娘找錯錢,多找了我 50 元。那一刻,我有一個
念頭閃過:「算了啦,這樣也不算偷,反正她也不會發現。」
但下一秒,我腦中立刻浮現 Marcus Aurelius 的那句話:「如果不是正確的事,就不要
去做;如果不是真話,就不要說出口。」於是我把多的錢還給老闆娘,她愣了一下,然後
笑著說:「謝謝你耶,現在像你這樣的客人不多了。」
那一瞬間我發現,做對的事不是因為會被獎勵,而是因為這樣我可以對得起自己。這就是
斯多葛哲學裡說的「美德」,不是在眾人面前演戲,而是在沒人看見的時候,我們依然選
擇正直。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類似這樣的小選擇:路邊撿到錢包要不要拿去警察局、看到鄰居亂停車
要不要檢舉、面對歧視的言論要不要勇敢說出你的想法……這些選擇也許沒人會注意,但
你自己知道你做了什麼。而這些選擇,一點一滴地在形塑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斯多葛教我的,不是變成聖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選擇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是
為了討好別人,也不是為了標榜自己,而是因為這樣活著,讓我睡得踏實、活得清醒。
我慢慢理解:「真正的自由,是當我不用靠別人的認可,也能選擇正直與善良。」這是我
們可以送給自己的一份穩定內在的力量,也是在這個變動世界裡,我們最不能丟掉的東西
。
三、逆境為師:把困難轉化為成長階梯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和打擊。斯多葛哲學教我們,逆境跟困難並
不是完全的壞事,而是磨練意志和品格的機會。
書中引用 Marcus Aurelius 的一句話:「阻礙行動的東西,反而促進行動;擋在路上的
東西,終將成為道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困難的本身,就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部分。
我以前有一段時間,每次遇到困難,都會下意識問:「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直到接
觸斯多葛哲學後,我開始轉念問另外一種問題:「這個困難,是不是可以讓我成為更強的
人?」
我曾經自己辦過一場線下工作坊,第一次辦活動,從設計內容、行銷流程、收款頁面、客
服信件,全都自己來。活動上架之後,網站竟然當機了半天,報名成功的信件無法自動寄
出去,報名費扣款有問題,整個流程大亂。當下我很慌張,甚至有點想逃避責任,要不要
乾脆不要辦了。
但我腦中突然浮現斯多葛哲學說的「阻礙行動的東西,反而促進行動」。我深吸一口氣,
問自己:「如果這是一場訓練,訓練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我可以怎麼處理?」
我做了三件事:立刻寫一封誠懇的信,手動寄出跟報名者道歉並補上所有資訊。記錄整個
流程中出錯的點,重新調整流程,加入防呆的機制。最後,把這次的災難事件寫成案例,
讓未來的自己參考,別再重蹈覆轍。
這場「災難」後,我學到比平順的時候更多的東西。我不再害怕出錯,反而學會了:每一
個出錯的瞬間,都是建立新能力的時機。斯多葛哲學不是叫我們假裝不痛苦,而是教我們
從痛苦之中長出力量。
如果下一次再遇到逆境,不妨問問自己:「這次事件,正在鍛鍊我哪一項能力?如果我要
讓未來的自己更強,現在應該怎麼做?我能不能把這段經歷寫下來,變成別人也能受用的
教訓?」
逆境不是來阻止你,而是幫你升級。當你這樣看,困難就不再是「考驗」,而是你變得更
強的「素材」。斯多葛哲學最大的禮物,就是讓我們在失控的時候,找到成長的主控權。
四、心態轉換與情緒管理:內在平和的藝術
儘管修煉再多,我們終究是有血有肉的人,難免會有情緒起伏。斯多葛哲學並不是要我變
成無情的石頭,而是教我如何看待情緒,避免被負面情緒操控。
核心理念是:不是外在事件讓我們痛苦,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讓我們痛苦。
就如同 Epictetus 曾說:「如果不是你允許,別人無法傷害你;當你認為自己受傷時,
你才是真正受傷。」這段話點出一個重點:事情本身可能是中性的,是我們賦予它意義和
情緒反應。如果學會轉念,我們就擁有了情緒的主導權。
所以我後來經常做一個練習:每當我對某句話或某件事覺得很受傷,我就寫在日誌上面,
然後寫出兩種版本的「解讀」。
一個是我「原本」的情緒反應(像是:他在針對我、他故意浪費我時間),另一個是「中
性」的詮釋(像是:他可能只是提醒而已、他可能在忙其他事情)。當我這樣練習久了,
我發現自己的受傷的情緒真的慢慢變少了。
就像是網友留言的一句的批評,以前可能讓我耿耿於懷一整天,覺得被冒犯、火冒三丈。
但現在我換個角度想,也許對方並無惡意,只是表達不同意見而已。
在便利商店或超市排隊的時候,有些客人結帳動作真的超級慢。有時候站在後面等排隊,
本能反應就會覺得很煩躁,心想「到底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後來我都會用斯多葛哲學的方法,就是「延遲反應」:當我情緒升起的那一刻,不要立刻
讓它決定你接下來的行為,而是給自己 10 秒,問自己:「這件事真的值得我花力氣生氣
嗎?」「我願意讓這件事情對我的內心造成傷害嗎?」「我有沒有其他更平靜的選擇?」
我漸漸發現,那些看似惱人的小事,只要自己願意轉個念,它們根本沒那麼嚴重。而這個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透過一次次的練習累積起來的。
斯多葛哲學不是要我們變冷血,而是提醒我們:轉念,是情緒管理的起點。沒有人可以傷
害我們,除非我們自己允許。
五、活在當下,擁抱無常:珍惜每一刻的智慧
生命無常,時間一去不返。斯多葛哲學另一個重要的練習,就是經常提醒自己生命的短暫
與死亡的不可避免。
斯多葛哲學有一個練習叫做「冥想死亡」(Memento Mori),就是隨時記得「人終有一死
」。
就像是 Marcus Aurelius 曾寫道:「不要表現得好像你會活一萬年。死亡隨時可能降臨
。在你還活著、還有能力的時候,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提醒我們別把日子視為理所當
然。每一天醒來都是一種禮物,我們並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先來。
所以,若有重要的人要關心,就現在去關心;有夢想想追逐,就趁活著趕緊行動;有愛要
表達,也不要等到來不及才說。正是因為生命的有限性,我們才能學會珍惜。
另外,斯多葛哲學也提倡「消極想像」的練習。所謂的消極想像,是指偶爾花一點時間,
想像一下「自己所擁有的事物消失不見會怎樣」。不是要我們悲觀,而是讓我們重新認識
到那些日常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多麼珍貴。
舉個例子,我早上睜眼看到枕邊的伴侶時,會想想「假如沒有他/她在我身邊,我的生活
會如何?」透過這種逆向思考,我更容易對現有的一切心存感恩,而不再總是盯著那些欠
缺的部分抱怨不休。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裡,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慣性:對擁有的東西視而不見,對沒有的東西
卻拼命追尋。但按照斯多葛哲學的看法,幸福其實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所擁有的,而
不是不斷獲取新的東西。
Seneca 也曾經說過:「除了時間之外,沒有什麼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東西。」我們擁有的
財物、人際關係,甚至身體,終將隨著時間流逝或改變,只有當下此刻正在流動的時間是
真正屬於我們的。
所以我經常透過一些具體練習來體會這份「活在當下」智慧。例如每天寫下三件我感恩的
事,或在煩心時刻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最後一天,我還會為這件事如此煩惱嗎?
」多半答案是否定的。這種自問自答,能幫助我看清楚哪些事值得投入心力,哪些事該果
斷放下。
面對人生,我們或許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
、有意義,不留遺憾。
後記:用古老智慧點亮現代人生
兩千年前的斯多葛智慧至今依然能為我們這些現代人帶來力量。掌控可控、奉行美德、勇
敢面對逆境、調適心態、珍惜當下。實踐了這些心法,我的內心變得更加寧靜堅韌,人生
道路也走得更穩健從容。
或許,你會提出疑惑,這些道理好像都聽過,但是道理懂了這麼多,為什麼還是用不太出
來?我認為,關鍵就在於,同一件事情要練習好幾次,才能成為自己的一部份。
就像是 Epictetus 的提醒:「不要光是讀書,還要記得實踐和自我鍛鍊。因為時間一久
,我們會忘記自己讀過什麼,導致最後做出違背這些知識的行為,並盲信本來不應該出現
的倒錯想法。」
就像運動,如果要成為一位頂級運動員,就得花好幾年的時間練習基本動作、反覆進行操
練、持續鍛鍊體能。我們不可能光看一次就上手,或只聽一次就懂得應用。
光是理解「概念」的本身還不夠,必須讓腦袋的思考和全身的肌肉去習慣採取「行動」的
感覺,熟練到可以應付狀況百出的外在世界,才算得上是完全消化了概念。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就是透過一天一個小篇幅的說明,讓我們可以每天
一點一滴地實踐斯多葛哲學。推薦這本書給你,讓我們一起掌握斯多葛的智慧,邁向更好
的人生。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61.231.76.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book/M.1746710408.A.D25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
斯多葛主義是什麼?改變我人生的五個哲學觀念與名言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daily-stoic/
從慌亂到從容:我與斯多葛智慧的相遇。
說起以前的我,跟大家一樣也是個每天忙碌的上班族,整天活在緊張和焦慮中。每天早上
鬧鐘一響,我腦子裡馬上塞滿了一堆未完成的工作、主管交代的任務,每件事都讓我腦袋
停不下來。
塞車時,我會因為動彈不得而感到非常著急;計畫趕不上變化時,我更是悶悶不樂。那時
的我就像繃得緊緊的一根弦,只能任由情緒牽著我的鼻子走,在各種不確定性中疲於奔命
。
直到我開始接觸了一套叫做「斯多葛哲學」的觀念,我才開始懂得一些道理:我們無法掌
控所有事,但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困境其實藏著成長的機會;生命無常提醒我們珍惜當
下。
從那之後,我身邊的同事漸漸發現我變得比較沉著和從容,就算遇上突發狀況也不再像以
前那樣手忙腳亂。我反而能冷靜處理問題,對瑣事一笑置之。就是這套斯多葛哲學的智慧
幫我分清了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找回了我內心的平靜。
我前幾年曾經跟大家分享《沉思錄》,是一位古羅馬皇帝寫的談斯多葛哲學的書。那本書
比較像是他的個人日記,如果沒有人額外說明的話,有些觀念比較不好懂。最近我在整理
我的書櫃,找到另外一本我覺得更簡單、更好讀的《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
。
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很喜歡的作家 Ryan Holiday,他把斯多葛哲學最重要的精華拆解成
366 篇的短篇文章,讓我們可以每天讀一篇,慢慢認識斯多葛哲學。這本書讀起來沒什麼
壓力,每天翻一頁就可以了。一年之後,你看待世界和自己的角度,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
斯多葛主義是什麼?
斯多葛主義(Stoicism)起源於古希臘,是一種重視理性、自我控制、以及與自然法則和
諧共存的哲學流派。這本書就是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這個古老的智慧結合現代人的
生活,寫成這本教我們如何活用斯多葛哲學的一本書。
台大哲學教授苑舉正替這本書寫了推薦序,說明斯多葛哲學就是一門談「人如何面對自然
」的哲學。所謂的自然,指的是人所面對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我們自己的內心。
斯多葛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引用教授的一段話:「人在面對自然的時候,應該坦然面對自
然對我們所做的限制,以及勇敢地在自然允許我們做決策的時候,追求我們應該做的行為
。當遇到不受我們控制的自然定律時,我們應該樂觀地接納它們,認定它們是我們應該承
受的。」
這本書引用了斯多葛主義在羅馬帝國時期最重要的三位哲學家。最特別的是,這三位哲學
家的身份差異非常巨大。第一位是很有錢的羅馬大臣塞內卡(Seneca),第二位是奴隸階
級出身的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第三位是當時的羅馬皇帝馬可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
從他們的身分差距,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情:斯多葛哲學的觀念是不分社會階級的。而且
,斯多葛哲學雖然是兩千多年前的觀念,但是其中的道理放到了 21 世紀的今天,還是非
常有應用和參考價值。
接下來,我把斯多葛智慧歸納成五大類,每類都包括核心觀念、書本裡面的金句,還有現
代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希望能幫你也把這些智慧用到生活中。
一、專注可控,接受不可控:內心寧靜的來源
現實生活中充滿了我們根本無法掌控的變數——天氣、別人怎麼想、股市漲跌等等。如果
我們老是為了這些控制不了的事情憂心忡忡,情緒就會像風暴中的小船,上下顛簸不定。
斯多葛哲學的第一課,就是分清哪些事在我們掌控之內,哪些事不在,然後把精力放在我
們能控制的那部分。
Marcus Aurelius 有一句名言我特別喜歡:「你可以控制你的思想,但控制不了外在事件
。明白這一點,你就會找到力量。」這其實是說,真正能影響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態
,而不是外面發生了什麼。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跟無法改變的事實硬碰硬,不如把注意力拉
回自己身上。
比如說,公司政策突然改變、專案被腰斬,過去的我可能會焦頭爛額,覺得自己的付出都
打水漂了;而後來套用斯多葛思維,我會提醒自己:「結果就是這樣了,我改變不了,那
我能控制的是我接下來怎麼應對。」專注在可控的事物上,真的可以減少很多無謂的焦慮
。
又比如說,我一開始在發表讀書心得的時候,心裡常常卡著一種莫名的不安感。每次發出
一篇文章,我都會很在意點閱數、留言、按讚、分享……甚至會去跟別人比較:為什麼某
某創作者的內容明明差不多,表現卻好得多?我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好?
這種情緒累積久了,很容易陷入一種焦慮的循環——想控制觀眾的反應、想預測演算法、
想掌握一切變數。但後來我才真正領悟:演算法、點閱率、甚至讀者的情緒回饋,這些都
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唯一能控制的,是我是否用心準備內容、是否如實地表達我相信的價
值。
像是有一次,我花了一整週準備一集 Podcast,自認為內容紮實又有故事性,結果上線後
卻幾乎沒什麼人回應。那一晚我輾轉難眠,滿腦子都是:「是不是選錯主題了?我講太平
淡?還是觀眾根本沒興趣?」
但隔天,我坐下來重聽了一次那集節目,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當初做這集,是為了什
麼?」我突然想起:我做這集不是為了搏版面,而是想記錄一個對我人生影響深遠的觀念
。我已經盡力了,而且做得問心無愧。既然如此,那就放下吧。
從那之後,我更清楚地劃分出:流量、回應、演算法是不可控制的;內容品質、發佈節奏
、我的初心是可以控制的。我就把焦點放在後者。奇妙的是,當我放下對「控制不了的事
」的執著,反而變得更穩定,也更有創造力。
學會這一課,我才真正找回創作的自由與平靜。
二、美德至上:以德行為人生北極星
斯多葛哲學有句教誨我很喜歡:「美德是唯一的善」。在他們看來,人這一輩子,錢、名
聲、健康甚至壽命長短,都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最終標準,只有品格和德行才是我們真正
擁有且值得追求的寶藏。
所謂的美德包括四件事情:智慧、勇氣、正義、節制。當我開始練習「以美德為人生指南
針」的時候,其實不是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從一些很日常的小事開始的。
就像是上個月我去早餐店買三明治,老闆娘找錯錢,多找了我 50 元。那一刻,我有一個
念頭閃過:「算了啦,這樣也不算偷,反正她也不會發現。」
但下一秒,我腦中立刻浮現 Marcus Aurelius 的那句話:「如果不是正確的事,就不要
去做;如果不是真話,就不要說出口。」於是我把多的錢還給老闆娘,她愣了一下,然後
笑著說:「謝謝你耶,現在像你這樣的客人不多了。」
那一瞬間我發現,做對的事不是因為會被獎勵,而是因為這樣我可以對得起自己。這就是
斯多葛哲學裡說的「美德」,不是在眾人面前演戲,而是在沒人看見的時候,我們依然選
擇正直。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類似這樣的小選擇:路邊撿到錢包要不要拿去警察局、看到鄰居亂停車
要不要檢舉、面對歧視的言論要不要勇敢說出你的想法……這些選擇也許沒人會注意,但
你自己知道你做了什麼。而這些選擇,一點一滴地在形塑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斯多葛教我的,不是變成聖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選擇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是
為了討好別人,也不是為了標榜自己,而是因為這樣活著,讓我睡得踏實、活得清醒。
我慢慢理解:「真正的自由,是當我不用靠別人的認可,也能選擇正直與善良。」這是我
們可以送給自己的一份穩定內在的力量,也是在這個變動世界裡,我們最不能丟掉的東西
。
三、逆境為師:把困難轉化為成長階梯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和打擊。斯多葛哲學教我們,逆境跟困難並
不是完全的壞事,而是磨練意志和品格的機會。
書中引用 Marcus Aurelius 的一句話:「阻礙行動的東西,反而促進行動;擋在路上的
東西,終將成為道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困難的本身,就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部分。
我以前有一段時間,每次遇到困難,都會下意識問:「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直到接
觸斯多葛哲學後,我開始轉念問另外一種問題:「這個困難,是不是可以讓我成為更強的
人?」
我曾經自己辦過一場線下工作坊,第一次辦活動,從設計內容、行銷流程、收款頁面、客
服信件,全都自己來。活動上架之後,網站竟然當機了半天,報名成功的信件無法自動寄
出去,報名費扣款有問題,整個流程大亂。當下我很慌張,甚至有點想逃避責任,要不要
乾脆不要辦了。
但我腦中突然浮現斯多葛哲學說的「阻礙行動的東西,反而促進行動」。我深吸一口氣,
問自己:「如果這是一場訓練,訓練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我可以怎麼處理?」
我做了三件事:立刻寫一封誠懇的信,手動寄出跟報名者道歉並補上所有資訊。記錄整個
流程中出錯的點,重新調整流程,加入防呆的機制。最後,把這次的災難事件寫成案例,
讓未來的自己參考,別再重蹈覆轍。
這場「災難」後,我學到比平順的時候更多的東西。我不再害怕出錯,反而學會了:每一
個出錯的瞬間,都是建立新能力的時機。斯多葛哲學不是叫我們假裝不痛苦,而是教我們
從痛苦之中長出力量。
如果下一次再遇到逆境,不妨問問自己:「這次事件,正在鍛鍊我哪一項能力?如果我要
讓未來的自己更強,現在應該怎麼做?我能不能把這段經歷寫下來,變成別人也能受用的
教訓?」
逆境不是來阻止你,而是幫你升級。當你這樣看,困難就不再是「考驗」,而是你變得更
強的「素材」。斯多葛哲學最大的禮物,就是讓我們在失控的時候,找到成長的主控權。
四、心態轉換與情緒管理:內在平和的藝術
儘管修煉再多,我們終究是有血有肉的人,難免會有情緒起伏。斯多葛哲學並不是要我變
成無情的石頭,而是教我如何看待情緒,避免被負面情緒操控。
核心理念是:不是外在事件讓我們痛苦,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讓我們痛苦。
就如同 Epictetus 曾說:「如果不是你允許,別人無法傷害你;當你認為自己受傷時,
你才是真正受傷。」這段話點出一個重點:事情本身可能是中性的,是我們賦予它意義和
情緒反應。如果學會轉念,我們就擁有了情緒的主導權。
所以我後來經常做一個練習:每當我對某句話或某件事覺得很受傷,我就寫在日誌上面,
然後寫出兩種版本的「解讀」。
一個是我「原本」的情緒反應(像是:他在針對我、他故意浪費我時間),另一個是「中
性」的詮釋(像是:他可能只是提醒而已、他可能在忙其他事情)。當我這樣練習久了,
我發現自己的受傷的情緒真的慢慢變少了。
就像是網友留言的一句的批評,以前可能讓我耿耿於懷一整天,覺得被冒犯、火冒三丈。
但現在我換個角度想,也許對方並無惡意,只是表達不同意見而已。
在便利商店或超市排隊的時候,有些客人結帳動作真的超級慢。有時候站在後面等排隊,
本能反應就會覺得很煩躁,心想「到底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後來我都會用斯多葛哲學的方法,就是「延遲反應」:當我情緒升起的那一刻,不要立刻
讓它決定你接下來的行為,而是給自己 10 秒,問自己:「這件事真的值得我花力氣生氣
嗎?」「我願意讓這件事情對我的內心造成傷害嗎?」「我有沒有其他更平靜的選擇?」
我漸漸發現,那些看似惱人的小事,只要自己願意轉個念,它們根本沒那麼嚴重。而這個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透過一次次的練習累積起來的。
斯多葛哲學不是要我們變冷血,而是提醒我們:轉念,是情緒管理的起點。沒有人可以傷
害我們,除非我們自己允許。
五、活在當下,擁抱無常:珍惜每一刻的智慧
生命無常,時間一去不返。斯多葛哲學另一個重要的練習,就是經常提醒自己生命的短暫
與死亡的不可避免。
斯多葛哲學有一個練習叫做「冥想死亡」(Memento Mori),就是隨時記得「人終有一死
」。
就像是 Marcus Aurelius 曾寫道:「不要表現得好像你會活一萬年。死亡隨時可能降臨
。在你還活著、還有能力的時候,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提醒我們別把日子視為理所當
然。每一天醒來都是一種禮物,我們並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先來。
所以,若有重要的人要關心,就現在去關心;有夢想想追逐,就趁活著趕緊行動;有愛要
表達,也不要等到來不及才說。正是因為生命的有限性,我們才能學會珍惜。
另外,斯多葛哲學也提倡「消極想像」的練習。所謂的消極想像,是指偶爾花一點時間,
想像一下「自己所擁有的事物消失不見會怎樣」。不是要我們悲觀,而是讓我們重新認識
到那些日常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多麼珍貴。
舉個例子,我早上睜眼看到枕邊的伴侶時,會想想「假如沒有他/她在我身邊,我的生活
會如何?」透過這種逆向思考,我更容易對現有的一切心存感恩,而不再總是盯著那些欠
缺的部分抱怨不休。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裡,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慣性:對擁有的東西視而不見,對沒有的東西
卻拼命追尋。但按照斯多葛哲學的看法,幸福其實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所擁有的,而
不是不斷獲取新的東西。
Seneca 也曾經說過:「除了時間之外,沒有什麼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東西。」我們擁有的
財物、人際關係,甚至身體,終將隨著時間流逝或改變,只有當下此刻正在流動的時間是
真正屬於我們的。
所以我經常透過一些具體練習來體會這份「活在當下」智慧。例如每天寫下三件我感恩的
事,或在煩心時刻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最後一天,我還會為這件事如此煩惱嗎?
」多半答案是否定的。這種自問自答,能幫助我看清楚哪些事值得投入心力,哪些事該果
斷放下。
面對人生,我們或許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
、有意義,不留遺憾。
後記:用古老智慧點亮現代人生
兩千年前的斯多葛智慧至今依然能為我們這些現代人帶來力量。掌控可控、奉行美德、勇
敢面對逆境、調適心態、珍惜當下。實踐了這些心法,我的內心變得更加寧靜堅韌,人生
道路也走得更穩健從容。
或許,你會提出疑惑,這些道理好像都聽過,但是道理懂了這麼多,為什麼還是用不太出
來?我認為,關鍵就在於,同一件事情要練習好幾次,才能成為自己的一部份。
就像是 Epictetus 的提醒:「不要光是讀書,還要記得實踐和自我鍛鍊。因為時間一久
,我們會忘記自己讀過什麼,導致最後做出違背這些知識的行為,並盲信本來不應該出現
的倒錯想法。」
就像運動,如果要成為一位頂級運動員,就得花好幾年的時間練習基本動作、反覆進行操
練、持續鍛鍊體能。我們不可能光看一次就上手,或只聽一次就懂得應用。
光是理解「概念」的本身還不夠,必須讓腦袋的思考和全身的肌肉去習慣採取「行動」的
感覺,熟練到可以應付狀況百出的外在世界,才算得上是完全消化了概念。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就是透過一天一個小篇幅的說明,讓我們可以每天
一點一滴地實踐斯多葛哲學。推薦這本書給你,讓我們一起掌握斯多葛的智慧,邁向更好
的人生。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61.231.76.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book/M.1746710408.A.D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