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ook書板作者MAXjames (麥酷斯)推文7則 (6推 0噓 1→)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maxjamesread.com/1453-the-holy-war-for-constantinople-and-the-clash-of-islam-and-the-west/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4bcydVs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
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
《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
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雖說已經知道結果,但完全不影響閱讀的興味。羅傑.克勞力細膩地梳爬眾多史料,搭配
一流敘事,再次為讀者帶來一場歷史饗宴,相當推薦大家親自到書中品味。以下挑幾個有
感的地方聊聊。
這是一個關於人類的勇氣與殘忍、工藝技術的精巧、幸運、怯懦、偏見和奧妙的故事。
-羅傑.克勞力
【宗教之爭】
書中提到,現在民族主義常將這場攻防解讀為希臘和土耳其民族之間的戰爭。但這樣的觀
點其實有些站不住腳。
首先,「土耳其人」其實是西方各國使用的詞,並帶有貶義色彩。一直到一九二三年,為
了建立共和國,鄂圖曼人才從歐洲「借用」了這個詞。此外,一四五三年的鄂圖曼帝國其
實是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包含很多被其征服的民族,並非只有土耳其人。同樣的,拜
占庭的守軍組成也很複雜,許多成員甚至是來自西歐。基本上,我們很難用民族對抗的角
度來定義這場戰爭。
在羅傑.克勞力看來,用「信仰對抗」來定調會更為貼切。對伊斯蘭世界而言,攻陷君士
坦丁堡意味著通往歐洲的擴張道路將暢行無阻;對西方基督世界來說,君士坦丁堡則是保
護整個西方免受穆斯林的入侵重要壁壘。兩方對彼此都極為敵視。穆斯林稱他們的對手是
「可憐不信真主的人」;基督徒則稱穆斯林為「異教徒」。
數百年來,穆斯林曾多次試圖攻克君士坦丁堡,但總是鎩羽而歸。對他們來說,君士坦丁
堡既是一個傷疤,也是一個渴望的泉源。甚至穆斯林還稱它是「卡在真主喉嚨裡的骨頭」
。而在一四五三年的春天,兩大一神教就在君士坦丁堡展開一場空前絕後的激烈碰撞。
【西方的多角盤算】
如前段所述,這場戰爭其實可以理解為東西方的宗教之爭。事實上,東羅馬之所以能多次
抵禦穆斯林,很大一部份也是得益於西方的援助。然而,西方並非鐵板一塊,整個歐洲其
實充滿著各種矛盾。
雖說生活在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人也信仰基督,但他們的宗教理念與西歐卻有著不小的差
異。例如,東正教使用希臘語,而西方則使用拉丁語。彼此對教宗的看法也不同,東正教
只接受羅馬教宗在諸位牧首中有特別的地位,但西方卻認為教宗擁有統領「整個世界」的
權力。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矛盾可說是越來越深。在一〇五四年,發生了著名的東西教會大分
裂。到了一二〇四年,基督教十字軍甚至洗劫了君士坦丁堡,這使得讓拜占庭人對西方更
加痛恨深絕。許多城民極度仇視天主教會,甚至會把他們的狗取名叫「羅馬教宗」。從上
面的討論可以發現,拜占庭的東正教信仰與西歐的天主教信仰有著歷史悠久、盤根錯節的
恩怨情仇。
如此矛盾一直持續到一四五三年,也就是鄂圖曼帝國野心勃勃發動總攻的當下,都沒有緩
解的跡象。因此,當君士坦丁堡向西方求援時,得到的往往只有不和諧地迴響。這狀況讓
城民更加覺得自己遭到背叛。
除了宗教分歧,經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比方說威尼斯共和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角色就
非常搖擺。做為當時最先進的商業之邦,威尼斯對拜占庭與西方的宗教矛盾毫不關心,也
不將保衛基督信仰這樣「要事」放在心上。對它來說,「經濟」才是最重要的考量。
事實上,威尼斯與拜占庭在經濟上很大程度是屬於競爭關係 。這讓某些元老甚至投票主
張讓君士坦丁堡自生自滅。直到後來威尼斯人得到報告,發現鄂圖曼帝國控制了通往黑海
的貿易航道,且有威尼斯商船被擊沉,他們才改變原本對拜占庭的冷漠態度。
上述種種複雜糾葛,都讓這場一四五三年的這場戰爭充滿懸念,難以預測。
【攻城戰】
一四五三年的這場攻防是標準的「攻城戰」。而這個時期正好也是戰爭型態轉變的關鍵節
點。由於攻城方的戰術多年來都停滯不前,因此從古典時期到中世紀,守城方一直佔有絕
對優勢。像君士坦丁堡這樣的防禦工事,其結構在五世紀時就已經成熟。數百年來,面對
多次的圍攻都沒有倒下。對拜占庭人來說,這座城池絕對是標準的「固若金湯」。
然而,一項攻牆怪物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攻城戰的規則,那就是「火炮」。早在十三世紀
末,歐洲各地就已經大量製造火炮並應用於戰事中。然而,那時的火炮對戰爭影響甚微。
因為它們過度笨重,而且準確度極差,是個震撼大於實用的新奇玩意。
火藥武器約在一四〇〇年傳進鄂圖曼帝國。他們立即對火炮產生高度興趣,開始興建炮廠
、開採銅礦並建立火藥工廠。同時鄂圖曼帝國也雇用了許多熟練的鑄造工人和石彈切割工
人。在一四二二至一四四六年期間,鄂圖曼人對火炮的認識大幅加深。於此同時,火藥的
技術也取得新的突破,大大增強了火炮的威力還有穩定性。從此,攻城的優勢漸漸從守方
轉向攻方。
在一四五三年春季,鄂圖曼大砲開始對君士坦丁堡發動轟擊。當時有段記載是這樣的:
火藥被點燃後,瞬間就發出一聲可怕的轟鳴,腳下的大地猛烈顫動,一直傳播到遠方,那
噪音是前所未聞的。然後是恐怖的雷鳴般巨響和可怖的爆炸,火焰照亮和炙烤了周遭的萬
物,木塞子被乾燥空氣的炙熱爆炸衝出,石彈被強大的衝擊力推出。難以置信的力量驅使
著石彈呼嘯而去,擊中了城牆,當即撼動和擊毀了城牆。石彈本身則被炸裂為無數碎片,
碎片四處亂飛,附近站著的人無不死於非命。
從此,大砲的名聲開始四處傳揚,「破城者」或「攻陷城市者」等名號開始不脛而走。火
炮的出現,讓君士坦丁堡不再無堅不摧,守方開始需要動腦與攻方鬥智鬥力。整本書對於
伊斯蘭如何攻克城池,以及拜占庭又是如何堅守陣地有非常精彩的描寫,看得十分過癮。
這邊就留給大家自行品味了!
【反動視角】
羅傑.克勞力透過大量史料,提出了一些對伊斯蘭的「反動」視角,覺得很值得玩味。現
今的穆斯林很容易會被與恐怖攻擊聯想在一起。伊斯蘭教也經常被認為是激進且排斥其他
思想的宗教。然而,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伊斯蘭並不那麼「排他」。
雖然鄂圖曼人擅長征服,但由於伊斯蘭教法要求要善待被征服的民族,他們對這些「新臣
民」的統治其實相對溫和。鄂圖曼帝國對異教徒的賦稅不重,這讓他們很多時候比歐洲的
封建制度還受歡迎。像巴爾幹的農民就很開心可以從拜占庭沉重的封建奴役制度中解放。
另外,鄂圖曼帝國也不會要求基督徒改信伊斯蘭教。以君士坦丁的這場征服來說,雖然鄂
圖曼是打著「聖戰」的名義進攻,但對於附庸卻非常寬容。一項記載指出:
儘管他們是蘇丹的城民,但蘇丹並沒有強迫他們摒棄基督教信仰,所以他們可以隨心所欲
地信仰和祈禱。
當然,這不是說這場戰爭就非常平和。君士坦丁堡陷落後,整座城市依然陷入了血腥的掠
奪當中。然而,羅傑.克勞力強調,這些暴行並不是伊斯蘭世界獨有的。在中世紀,所有
攻破敵城的軍隊都會大開殺戒。而鄂圖曼的表現甚至更具紀律性。比如蘇丹原本承諾要軍
隊可以洗劫城市三天,但僅僅一天城市就被洗劫一空,為防止更多破壞,蘇丹打破諾言,
下令第一天日落就停止劫掠。
此外,伊斯蘭攻佔後的君士坦丁堡也與基督世界想像的可怕伊斯蘭堡壘完全不同。當時的
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不僅自認是穆斯林統治者,還自詡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因此,他
著手重建了一座多元的都城。所有公民在這座城市中都有一定權力。不管穆斯林或基督徒
都能在城內安家。
當然,說這些並不是要幫現在的伊斯蘭恐怖主義辯護。但現在的恐怖主義有其背後的歷史
脈絡,僅僅以穆斯林信仰來解釋會顯得過於簡化和武斷。這裡無法詳述,或許之後有適合
的書籍再來更深入地探討這題囉!
【後記】
羅傑.克勞力在後記中提到他在處裡史料時遇到了許多困難。雖然關於這個大事件的文字
資料非常豐富,但由於這是在科學時代前的歷史,只能依靠許多目擊者的紀錄來還原當時
的場景。然而,這些紀錄往往含糊不清,且常常存在著誇大的情況。畢竟,每個紀錄者都
有自己的視角與動機,更別說當時根本沒有客觀報導的概念。
此外,一四五三年這個事件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歷史主要是由失敗者所書寫的。 因此
,羅傑.克勞力需要仔細分析基督徒的記述,才能解讀出鄂圖曼人的觀點。同時,或許是
因為創傷的關係,東正教希臘人的紀錄也非常稀少。而西方世界的敘事往往會大肆批判拜
占庭守軍。這些種種狀況都大大增加了歷史分析的困難度。
羅傑.克勞力說,他希望從這些文獻中盡可能建立一個中立的版本,同時希望去捕捉人的
聲音,以第一手的資料重建故事主要人物的言詞、偏見、希望與恐懼。作為讀者,我覺得
他做到了。整本書確實對各方的立場都有深刻的描繪,許多描述更是令人如臨戰事現場。
很厲害的作品,推薦給大家!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111.255.0.1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book/M.1716125502.A.6BC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maxjamesread.com/1453-the-holy-war-for-constantinople-and-the-clash-of-islam-and-the-west/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4bcydVs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
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
《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
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雖說已經知道結果,但完全不影響閱讀的興味。羅傑.克勞力細膩地梳爬眾多史料,搭配
一流敘事,再次為讀者帶來一場歷史饗宴,相當推薦大家親自到書中品味。以下挑幾個有
感的地方聊聊。
這是一個關於人類的勇氣與殘忍、工藝技術的精巧、幸運、怯懦、偏見和奧妙的故事。
-羅傑.克勞力
【宗教之爭】
書中提到,現在民族主義常將這場攻防解讀為希臘和土耳其民族之間的戰爭。但這樣的觀
點其實有些站不住腳。
首先,「土耳其人」其實是西方各國使用的詞,並帶有貶義色彩。一直到一九二三年,為
了建立共和國,鄂圖曼人才從歐洲「借用」了這個詞。此外,一四五三年的鄂圖曼帝國其
實是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包含很多被其征服的民族,並非只有土耳其人。同樣的,拜
占庭的守軍組成也很複雜,許多成員甚至是來自西歐。基本上,我們很難用民族對抗的角
度來定義這場戰爭。
在羅傑.克勞力看來,用「信仰對抗」來定調會更為貼切。對伊斯蘭世界而言,攻陷君士
坦丁堡意味著通往歐洲的擴張道路將暢行無阻;對西方基督世界來說,君士坦丁堡則是保
護整個西方免受穆斯林的入侵重要壁壘。兩方對彼此都極為敵視。穆斯林稱他們的對手是
「可憐不信真主的人」;基督徒則稱穆斯林為「異教徒」。
數百年來,穆斯林曾多次試圖攻克君士坦丁堡,但總是鎩羽而歸。對他們來說,君士坦丁
堡既是一個傷疤,也是一個渴望的泉源。甚至穆斯林還稱它是「卡在真主喉嚨裡的骨頭」
。而在一四五三年的春天,兩大一神教就在君士坦丁堡展開一場空前絕後的激烈碰撞。
【西方的多角盤算】
如前段所述,這場戰爭其實可以理解為東西方的宗教之爭。事實上,東羅馬之所以能多次
抵禦穆斯林,很大一部份也是得益於西方的援助。然而,西方並非鐵板一塊,整個歐洲其
實充滿著各種矛盾。
雖說生活在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人也信仰基督,但他們的宗教理念與西歐卻有著不小的差
異。例如,東正教使用希臘語,而西方則使用拉丁語。彼此對教宗的看法也不同,東正教
只接受羅馬教宗在諸位牧首中有特別的地位,但西方卻認為教宗擁有統領「整個世界」的
權力。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矛盾可說是越來越深。在一〇五四年,發生了著名的東西教會大分
裂。到了一二〇四年,基督教十字軍甚至洗劫了君士坦丁堡,這使得讓拜占庭人對西方更
加痛恨深絕。許多城民極度仇視天主教會,甚至會把他們的狗取名叫「羅馬教宗」。從上
面的討論可以發現,拜占庭的東正教信仰與西歐的天主教信仰有著歷史悠久、盤根錯節的
恩怨情仇。
如此矛盾一直持續到一四五三年,也就是鄂圖曼帝國野心勃勃發動總攻的當下,都沒有緩
解的跡象。因此,當君士坦丁堡向西方求援時,得到的往往只有不和諧地迴響。這狀況讓
城民更加覺得自己遭到背叛。
除了宗教分歧,經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比方說威尼斯共和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角色就
非常搖擺。做為當時最先進的商業之邦,威尼斯對拜占庭與西方的宗教矛盾毫不關心,也
不將保衛基督信仰這樣「要事」放在心上。對它來說,「經濟」才是最重要的考量。
事實上,威尼斯與拜占庭在經濟上很大程度是屬於競爭關係 。這讓某些元老甚至投票主
張讓君士坦丁堡自生自滅。直到後來威尼斯人得到報告,發現鄂圖曼帝國控制了通往黑海
的貿易航道,且有威尼斯商船被擊沉,他們才改變原本對拜占庭的冷漠態度。
上述種種複雜糾葛,都讓這場一四五三年的這場戰爭充滿懸念,難以預測。
【攻城戰】
一四五三年的這場攻防是標準的「攻城戰」。而這個時期正好也是戰爭型態轉變的關鍵節
點。由於攻城方的戰術多年來都停滯不前,因此從古典時期到中世紀,守城方一直佔有絕
對優勢。像君士坦丁堡這樣的防禦工事,其結構在五世紀時就已經成熟。數百年來,面對
多次的圍攻都沒有倒下。對拜占庭人來說,這座城池絕對是標準的「固若金湯」。
然而,一項攻牆怪物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攻城戰的規則,那就是「火炮」。早在十三世紀
末,歐洲各地就已經大量製造火炮並應用於戰事中。然而,那時的火炮對戰爭影響甚微。
因為它們過度笨重,而且準確度極差,是個震撼大於實用的新奇玩意。
火藥武器約在一四〇〇年傳進鄂圖曼帝國。他們立即對火炮產生高度興趣,開始興建炮廠
、開採銅礦並建立火藥工廠。同時鄂圖曼帝國也雇用了許多熟練的鑄造工人和石彈切割工
人。在一四二二至一四四六年期間,鄂圖曼人對火炮的認識大幅加深。於此同時,火藥的
技術也取得新的突破,大大增強了火炮的威力還有穩定性。從此,攻城的優勢漸漸從守方
轉向攻方。
在一四五三年春季,鄂圖曼大砲開始對君士坦丁堡發動轟擊。當時有段記載是這樣的:
火藥被點燃後,瞬間就發出一聲可怕的轟鳴,腳下的大地猛烈顫動,一直傳播到遠方,那
噪音是前所未聞的。然後是恐怖的雷鳴般巨響和可怖的爆炸,火焰照亮和炙烤了周遭的萬
物,木塞子被乾燥空氣的炙熱爆炸衝出,石彈被強大的衝擊力推出。難以置信的力量驅使
著石彈呼嘯而去,擊中了城牆,當即撼動和擊毀了城牆。石彈本身則被炸裂為無數碎片,
碎片四處亂飛,附近站著的人無不死於非命。
從此,大砲的名聲開始四處傳揚,「破城者」或「攻陷城市者」等名號開始不脛而走。火
炮的出現,讓君士坦丁堡不再無堅不摧,守方開始需要動腦與攻方鬥智鬥力。整本書對於
伊斯蘭如何攻克城池,以及拜占庭又是如何堅守陣地有非常精彩的描寫,看得十分過癮。
這邊就留給大家自行品味了!
【反動視角】
羅傑.克勞力透過大量史料,提出了一些對伊斯蘭的「反動」視角,覺得很值得玩味。現
今的穆斯林很容易會被與恐怖攻擊聯想在一起。伊斯蘭教也經常被認為是激進且排斥其他
思想的宗教。然而,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伊斯蘭並不那麼「排他」。
雖然鄂圖曼人擅長征服,但由於伊斯蘭教法要求要善待被征服的民族,他們對這些「新臣
民」的統治其實相對溫和。鄂圖曼帝國對異教徒的賦稅不重,這讓他們很多時候比歐洲的
封建制度還受歡迎。像巴爾幹的農民就很開心可以從拜占庭沉重的封建奴役制度中解放。
另外,鄂圖曼帝國也不會要求基督徒改信伊斯蘭教。以君士坦丁的這場征服來說,雖然鄂
圖曼是打著「聖戰」的名義進攻,但對於附庸卻非常寬容。一項記載指出:
儘管他們是蘇丹的城民,但蘇丹並沒有強迫他們摒棄基督教信仰,所以他們可以隨心所欲
地信仰和祈禱。
當然,這不是說這場戰爭就非常平和。君士坦丁堡陷落後,整座城市依然陷入了血腥的掠
奪當中。然而,羅傑.克勞力強調,這些暴行並不是伊斯蘭世界獨有的。在中世紀,所有
攻破敵城的軍隊都會大開殺戒。而鄂圖曼的表現甚至更具紀律性。比如蘇丹原本承諾要軍
隊可以洗劫城市三天,但僅僅一天城市就被洗劫一空,為防止更多破壞,蘇丹打破諾言,
下令第一天日落就停止劫掠。
此外,伊斯蘭攻佔後的君士坦丁堡也與基督世界想像的可怕伊斯蘭堡壘完全不同。當時的
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不僅自認是穆斯林統治者,還自詡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因此,他
著手重建了一座多元的都城。所有公民在這座城市中都有一定權力。不管穆斯林或基督徒
都能在城內安家。
當然,說這些並不是要幫現在的伊斯蘭恐怖主義辯護。但現在的恐怖主義有其背後的歷史
脈絡,僅僅以穆斯林信仰來解釋會顯得過於簡化和武斷。這裡無法詳述,或許之後有適合
的書籍再來更深入地探討這題囉!
【後記】
羅傑.克勞力在後記中提到他在處裡史料時遇到了許多困難。雖然關於這個大事件的文字
資料非常豐富,但由於這是在科學時代前的歷史,只能依靠許多目擊者的紀錄來還原當時
的場景。然而,這些紀錄往往含糊不清,且常常存在著誇大的情況。畢竟,每個紀錄者都
有自己的視角與動機,更別說當時根本沒有客觀報導的概念。
此外,一四五三年這個事件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歷史主要是由失敗者所書寫的。 因此
,羅傑.克勞力需要仔細分析基督徒的記述,才能解讀出鄂圖曼人的觀點。同時,或許是
因為創傷的關係,東正教希臘人的紀錄也非常稀少。而西方世界的敘事往往會大肆批判拜
占庭守軍。這些種種狀況都大大增加了歷史分析的困難度。
羅傑.克勞力說,他希望從這些文獻中盡可能建立一個中立的版本,同時希望去捕捉人的
聲音,以第一手的資料重建故事主要人物的言詞、偏見、希望與恐懼。作為讀者,我覺得
他做到了。整本書確實對各方的立場都有深刻的描繪,許多描述更是令人如臨戰事現場。
很厲害的作品,推薦給大家!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111.255.0.1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book/M.1716125502.A.6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