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ook書板作者wackynoteis (Waki瓦基)推文11則 (7推 0噓 4→)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讀後心得:顛覆傳統的新理財智慧
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財務思維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e-with-zero/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人生的終點來臨時,口袋裡的錢還是滿滿的,那這些錢又有什麼意義
呢?最近我讀完了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理財書,這本書挑戰我們對於金錢和人生觀的傳統
看法,提出了一種大膽卻富有啟發性的理財哲學,非常值得一讀。
這本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的作者是美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柏金斯(Bill Perkins)
,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在死前把財產歸零」。他認為,人們經常過度注重於積累
財富,卻忽略了金錢的真正價值——為生活帶來快樂和豐富經驗的價值。
書中給出九大金錢法則,從最佳化人生體驗到設定死前財務目標,都在引導讀者思考如何
平衡時間、健康與金錢之間的關係。書中引用了大量實際案例和分析,以一種很有說服力
和擁有眾多資料佐證的論述方式,教我們如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做出最佳的財務決策。
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看的原因,在於它徹底挑戰了傳統的儲蓄觀念,提供了一種全新的
、以個人幸福為導向的財富管理方式。作者談的不只是關於理財方法,更是一種對生活哲
學的探索,鼓勵我們在為了未來儲蓄的同時,更要懂得活在當下,充分享受人生。
人生就是體驗的加總
你衡量人生的方式是什麼?是你累積財富金額的多寡?還是你一生當中體驗過哪些事情?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如何最大化你的人生體驗」,這裡的「體驗」指的是生活中經歷過
的事件總和,還有這些事件對我們個人成長、幸福感和內在價值的貢獻。無論是一次旅行
、一個深刻的人際關係,還是一次難忘的冒險,都會形成我們人生故事的一部分。
決定我們人生過得如何的,不是金錢的加總,而是體驗的加總。
為什麼作者認為你應該「在死前把財產歸零」?因為他說:「如果你把生命的每分每秒都
用來賺錢,然後死的時候沒有把錢用完,那你就是白白浪費太多人生寶貴的時間。」就像
是你如果在死後留下了一千萬元,這筆錢就等於是你沒有經歷過的、價值一千萬元的體驗
。
很多人常問一個理財問題:「我在死之前要存多少錢才夠?」這個問題應該換一個方式問
更好:「在死之前,怎樣花費我的生命活力,才是最好的方式?」只有當我們懂得如何最
大化人生體驗的價值,才能真正善用這僅有一次的生命。
例如,一個人可能選擇放下手邊的工作,去進行一次環球旅行。這樣的決定在傳統理財觀
念中看似不明智,但從人生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次旅行可能提供了難以計量的價值——新
的文化體驗、自我發現以及寶貴的回憶。
作者不斷強調「最大化整體人生的滿足感」,就是你應該要專注在最大化自己人生的快樂
圓滿,而不是最大化自己的財富。但是你可能會想,那麼年紀老了之後,該怎麼辦?錢不
會不夠用嗎?
金錢能發揮效益的時機
書中提到一個觀念很有意思,金錢能發揮最好效益的時候,是在我們年輕力壯的時候,而
不是衰老和病痛的時候。就像是作者所說:「旅行是衡量一個人能否從金錢獲得樂趣的最
高標準。因為旅行需要時間、金錢,還有健康。」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很合理,但是大部分
的人都不是這樣花錢的。
書中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數據: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往往減少了支出。美國的「消費者支
出調查」顯示,即使老年人的醫療開銷有所增加,他們的整體支出還是呈現下降趨勢,因
為他們的食、衣、育、樂費用下降得更多。數據更顯是,許多人在晚年是過度節儉,可能
存了過多的錢,而沒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舉例來說,一位即將退休的人已經有足夠的儲蓄去旅行、享受美食或參加有趣的活動,但
他可能因為擔心未來的醫療費用而選擇不這麼做。這樣的過度儲蓄導致他錯過了許多提高
生活品質的機會。這個現象也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老一輩的身上,累積了大半輩子財富,
生活品質和日常感受卻不見得有什麼改善。
很多人努力存錢的原因,也來自於對於未來健康的擔憂,作者說:「他們在身體健康、活
力十足的時候放棄了自己人生的好幾年時光,只為了在自己生病不能動的時候有錢可以多
延長幾週的生命。」然而數據指出,如果要用到最昂貴的醫療照護,大部分人存的錢其實
再怎麼存都不夠用。
而且,能夠「真正活著」與只是「維持生命徵象」是天差地別,作者更傾向把錢用在前者
。他不想要自己努力地「預防性儲蓄」,就只為了靠呼吸器多活幾個月。不要過度犧牲自
己年輕少壯的美好歲月,就只為了在生命的尾聲多活一小段時間。
相反地,把這些錢花在「維持健康與預防疾病」會比花在「維持生命」來得聰明得多。為
了維持健康身體的每一分錢的效益都很大。像是定期的健康檢查、各種運動活動、花費在
健康飲食和營養計劃。
關於健康照護與擔心晚年沒錢花的問題,書中提到了「長期看護險」和「年金保險」等財
務規劃工具,這些工具都可以幫助我們在早期更自由地使用儲蓄,享受生活,而不是將所
有資金都保留到生命的尾聲。
遺產規劃與贈予的時效性
書中提出了對傳統遺產分配方式的根本性質疑和挑戰。作者提倡在人生早期階段就進行財
產分配,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增強了財富的即時影響力,也提高了對個人和社會的整體貢獻
。
以將財產提早分配給子女為例。一位父母可能選擇在孩子處於教育階段或剛開始職業生涯
時,提供經濟支持或資金禮物。這樣的提前分配可以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還能
在他們年輕、有活力、並且有更多機會利用這筆錢時提供支持。相比之下,如果等到父母
過世後才獲得遺產,這筆錢對於孩子的生活影響可能就大大降低了。
如果你仍然堅持死後才給,通常孩子得到的時間都已經太晚了。所謂的太晚,指的是超過
了「人生體驗的高峰期」。根據美國聯準會的調查,不管是哪一個收入族群,最多「遺產
繼承者」的年齡是落在 60 歲左右。因為一般人常見的壽命是 80 歲,而一般父母與兒女
的歲數差距是 20 歲,所以理所當然大部分的人是在 60 歲得到遺產。隨著現代人比較晚
婚,得到遺產的歲數也只是稍微提前而已。想想看,如果你像大部分人一樣,在 55 歲
~ 65 歲才得到遺產,那有什麼差別?這筆錢對你的實質效益,其實已經遠遠低於這筆錢
能在 25~45 歲的時候發揮的效益了。
在公益捐贈方面,作者同樣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例如,一位慈善家可能選擇在有生之年就
捐出部分財富給教育或醫療機構,這樣他們可以親眼看到自己的捐款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並且這些捐款在最需要的時候就能發揮作用。相對於過世後才由遺囑執行人進行捐贈,
這樣的「提早捐助」可以確保資金被用於最迫切的需求之中。
這種對遺產分配的新觀點強調了時效性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性。作者認為,金錢不僅僅是
財富的象徵,更是一種影響力的工具。通過及時、有意義地分配財富,不僅能夠增進個人
和家庭的福祉,還能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這種觀念的核心在於,將財富視為一種可以及時使用來創造更大影響力的資源,而不只是
作為死後遺產留給後代的東西。
後記:提早與盡早規畫
總結來說,《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用研究數據告訴我們,大多數的人其實到死亡之前「存
了太多錢,給遺產給的太晚,想花錢的時候已經沒健康了」,雖然很顛覆我們傳統遵循的
理財,但是卻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考方向,還搭提供了許多值得參考的財務工具和策略。
我認為這本書還有一個隱藏的前提,那就是你必須學好投資理財和提高收入,只有當你跨
過了某個財務狀態的門檻,才有餘裕去思考最大化人生體驗,而不是為了三餐溫飽而傷腦
筋。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才驚覺,我短期三到五年內的計畫,好像都還是以工作為主,只是偶
爾安排一些出國旅行。那些年輕力壯的時候更適合擁有的體驗,都還不在我的規劃當中。
我以為那些事情可以「晚一點再做」,可是再過個幾年,我也會變成 40 歲,轉眼之間又
變成 50 歲。等到我真的想做的時候,或許我才會發現自己已經太老了。
因此,我覺得自己能在一年即將結束的現在讀到這本書,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我自己有
做年度回顧和年度計畫的習慣,我也把方法和範例分享在另外一篇文章〈如何做年度回顧
和新年展望?〉。今年底,我就會透過這本書的方法,試著規畫一些符合人生活力階段的
活動、能讓自己擁有更多體驗,也讓金錢能夠及時發揮功效的計畫。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61.231.67.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book/M.1702643336.A.E84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讀後心得:顛覆傳統的新理財智慧
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財務思維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e-with-zero/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人生的終點來臨時,口袋裡的錢還是滿滿的,那這些錢又有什麼意義
呢?最近我讀完了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理財書,這本書挑戰我們對於金錢和人生觀的傳統
看法,提出了一種大膽卻富有啟發性的理財哲學,非常值得一讀。
這本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的作者是美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柏金斯(Bill Perkins)
,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在死前把財產歸零」。他認為,人們經常過度注重於積累
財富,卻忽略了金錢的真正價值——為生活帶來快樂和豐富經驗的價值。
書中給出九大金錢法則,從最佳化人生體驗到設定死前財務目標,都在引導讀者思考如何
平衡時間、健康與金錢之間的關係。書中引用了大量實際案例和分析,以一種很有說服力
和擁有眾多資料佐證的論述方式,教我們如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做出最佳的財務決策。
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看的原因,在於它徹底挑戰了傳統的儲蓄觀念,提供了一種全新的
、以個人幸福為導向的財富管理方式。作者談的不只是關於理財方法,更是一種對生活哲
學的探索,鼓勵我們在為了未來儲蓄的同時,更要懂得活在當下,充分享受人生。
人生就是體驗的加總
你衡量人生的方式是什麼?是你累積財富金額的多寡?還是你一生當中體驗過哪些事情?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如何最大化你的人生體驗」,這裡的「體驗」指的是生活中經歷過
的事件總和,還有這些事件對我們個人成長、幸福感和內在價值的貢獻。無論是一次旅行
、一個深刻的人際關係,還是一次難忘的冒險,都會形成我們人生故事的一部分。
決定我們人生過得如何的,不是金錢的加總,而是體驗的加總。
為什麼作者認為你應該「在死前把財產歸零」?因為他說:「如果你把生命的每分每秒都
用來賺錢,然後死的時候沒有把錢用完,那你就是白白浪費太多人生寶貴的時間。」就像
是你如果在死後留下了一千萬元,這筆錢就等於是你沒有經歷過的、價值一千萬元的體驗
。
很多人常問一個理財問題:「我在死之前要存多少錢才夠?」這個問題應該換一個方式問
更好:「在死之前,怎樣花費我的生命活力,才是最好的方式?」只有當我們懂得如何最
大化人生體驗的價值,才能真正善用這僅有一次的生命。
例如,一個人可能選擇放下手邊的工作,去進行一次環球旅行。這樣的決定在傳統理財觀
念中看似不明智,但從人生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次旅行可能提供了難以計量的價值——新
的文化體驗、自我發現以及寶貴的回憶。
作者不斷強調「最大化整體人生的滿足感」,就是你應該要專注在最大化自己人生的快樂
圓滿,而不是最大化自己的財富。但是你可能會想,那麼年紀老了之後,該怎麼辦?錢不
會不夠用嗎?
金錢能發揮效益的時機
書中提到一個觀念很有意思,金錢能發揮最好效益的時候,是在我們年輕力壯的時候,而
不是衰老和病痛的時候。就像是作者所說:「旅行是衡量一個人能否從金錢獲得樂趣的最
高標準。因為旅行需要時間、金錢,還有健康。」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很合理,但是大部分
的人都不是這樣花錢的。
書中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數據: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往往減少了支出。美國的「消費者支
出調查」顯示,即使老年人的醫療開銷有所增加,他們的整體支出還是呈現下降趨勢,因
為他們的食、衣、育、樂費用下降得更多。數據更顯是,許多人在晚年是過度節儉,可能
存了過多的錢,而沒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舉例來說,一位即將退休的人已經有足夠的儲蓄去旅行、享受美食或參加有趣的活動,但
他可能因為擔心未來的醫療費用而選擇不這麼做。這樣的過度儲蓄導致他錯過了許多提高
生活品質的機會。這個現象也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老一輩的身上,累積了大半輩子財富,
生活品質和日常感受卻不見得有什麼改善。
很多人努力存錢的原因,也來自於對於未來健康的擔憂,作者說:「他們在身體健康、活
力十足的時候放棄了自己人生的好幾年時光,只為了在自己生病不能動的時候有錢可以多
延長幾週的生命。」然而數據指出,如果要用到最昂貴的醫療照護,大部分人存的錢其實
再怎麼存都不夠用。
而且,能夠「真正活著」與只是「維持生命徵象」是天差地別,作者更傾向把錢用在前者
。他不想要自己努力地「預防性儲蓄」,就只為了靠呼吸器多活幾個月。不要過度犧牲自
己年輕少壯的美好歲月,就只為了在生命的尾聲多活一小段時間。
相反地,把這些錢花在「維持健康與預防疾病」會比花在「維持生命」來得聰明得多。為
了維持健康身體的每一分錢的效益都很大。像是定期的健康檢查、各種運動活動、花費在
健康飲食和營養計劃。
關於健康照護與擔心晚年沒錢花的問題,書中提到了「長期看護險」和「年金保險」等財
務規劃工具,這些工具都可以幫助我們在早期更自由地使用儲蓄,享受生活,而不是將所
有資金都保留到生命的尾聲。
遺產規劃與贈予的時效性
書中提出了對傳統遺產分配方式的根本性質疑和挑戰。作者提倡在人生早期階段就進行財
產分配,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增強了財富的即時影響力,也提高了對個人和社會的整體貢獻
。
以將財產提早分配給子女為例。一位父母可能選擇在孩子處於教育階段或剛開始職業生涯
時,提供經濟支持或資金禮物。這樣的提前分配可以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還能
在他們年輕、有活力、並且有更多機會利用這筆錢時提供支持。相比之下,如果等到父母
過世後才獲得遺產,這筆錢對於孩子的生活影響可能就大大降低了。
如果你仍然堅持死後才給,通常孩子得到的時間都已經太晚了。所謂的太晚,指的是超過
了「人生體驗的高峰期」。根據美國聯準會的調查,不管是哪一個收入族群,最多「遺產
繼承者」的年齡是落在 60 歲左右。因為一般人常見的壽命是 80 歲,而一般父母與兒女
的歲數差距是 20 歲,所以理所當然大部分的人是在 60 歲得到遺產。隨著現代人比較晚
婚,得到遺產的歲數也只是稍微提前而已。想想看,如果你像大部分人一樣,在 55 歲
~ 65 歲才得到遺產,那有什麼差別?這筆錢對你的實質效益,其實已經遠遠低於這筆錢
能在 25~45 歲的時候發揮的效益了。
在公益捐贈方面,作者同樣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例如,一位慈善家可能選擇在有生之年就
捐出部分財富給教育或醫療機構,這樣他們可以親眼看到自己的捐款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並且這些捐款在最需要的時候就能發揮作用。相對於過世後才由遺囑執行人進行捐贈,
這樣的「提早捐助」可以確保資金被用於最迫切的需求之中。
這種對遺產分配的新觀點強調了時效性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性。作者認為,金錢不僅僅是
財富的象徵,更是一種影響力的工具。通過及時、有意義地分配財富,不僅能夠增進個人
和家庭的福祉,還能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這種觀念的核心在於,將財富視為一種可以及時使用來創造更大影響力的資源,而不只是
作為死後遺產留給後代的東西。
後記:提早與盡早規畫
總結來說,《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用研究數據告訴我們,大多數的人其實到死亡之前「存
了太多錢,給遺產給的太晚,想花錢的時候已經沒健康了」,雖然很顛覆我們傳統遵循的
理財,但是卻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考方向,還搭提供了許多值得參考的財務工具和策略。
我認為這本書還有一個隱藏的前提,那就是你必須學好投資理財和提高收入,只有當你跨
過了某個財務狀態的門檻,才有餘裕去思考最大化人生體驗,而不是為了三餐溫飽而傷腦
筋。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才驚覺,我短期三到五年內的計畫,好像都還是以工作為主,只是偶
爾安排一些出國旅行。那些年輕力壯的時候更適合擁有的體驗,都還不在我的規劃當中。
我以為那些事情可以「晚一點再做」,可是再過個幾年,我也會變成 40 歲,轉眼之間又
變成 50 歲。等到我真的想做的時候,或許我才會發現自己已經太老了。
因此,我覺得自己能在一年即將結束的現在讀到這本書,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我自己有
做年度回顧和年度計畫的習慣,我也把方法和範例分享在另外一篇文章〈如何做年度回顧
和新年展望?〉。今年底,我就會透過這本書的方法,試著規畫一些符合人生活力階段的
活動、能讓自己擁有更多體驗,也讓金錢能夠及時發揮功效的計畫。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61.231.67.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book/M.1702643336.A.E84
相關文章
8
[心得]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17
[心得]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Die With Zero
1
[心得]《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12
以「家變」顛覆台灣文壇 小說家王文興84歲辭世
17
[討論] 同志類別的作者該表明性別或性傾向嗎?
6
[心得] 《我可能錯了》分享書中3個智慧
4
[心得] 巴別塔學院
21
[心得] 《我可能錯了》五個智慧錦囊與金句彙整理
3
[問題] 有沒有推薦人工智慧的書
6
[心得] 《一如既往》恆久不變的四個智慧
book熱門文章
24
Re: [新聞] 電子版漫畫全都不見了-橋本環奈的悲慘遭
23
[心得] 我失敗的美式生活
22
[心得] 皇上吃什麼? 一場令人咋舌的清代宮廷食旅
19
[心得] 囤物族的不丟東西整理術
17
[問題] 推薦給小孩的百科全書
15
[討論] 書看不懂
11
[心得]陪我走過悲傷的3本書
11
Re: [新聞] 電子版漫畫全都不見了-橋本環奈的悲慘遭
10
[分享] 小孩的暑假閱讀書單
9
Re: [新聞] 電子版漫畫全都不見了-橋本環奈的悲慘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