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心得]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顛覆傳統的理財智慧

看板book書板作者wackynoteis (Waki瓦基)
時間 (2023-12-15 20:28:53)
推文11則 (7推 0噓 4→)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讀後心得:顛覆傳統的新理財智慧
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財務思維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e-with-zero/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人生的終點來臨時,口袋裡的錢還是滿滿的,那這些錢又有什麼意義
呢?最近我讀完了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理財書,這本書挑戰我們對於金錢和人生觀的傳統
看法,提出了一種大膽卻富有啟發性的理財哲學,非常值得一讀。

這本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的作者是美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柏金斯(Bill Perkins)
,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在死前把財產歸零」。他認為,人們經常過度注重於積累
財富,卻忽略了金錢的真正價值——為生活帶來快樂和豐富經驗的價值。

書中給出九大金錢法則,從最佳化人生體驗到設定死前財務目標,都在引導讀者思考如何
平衡時間、健康與金錢之間的關係。書中引用了大量實際案例和分析,以一種很有說服力
和擁有眾多資料佐證的論述方式,教我們如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做出最佳的財務決策。

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看的原因,在於它徹底挑戰了傳統的儲蓄觀念,提供了一種全新的
、以個人幸福為導向的財富管理方式。作者談的不只是關於理財方法,更是一種對生活哲
學的探索,鼓勵我們在為了未來儲蓄的同時,更要懂得活在當下,充分享受人生。

人生就是體驗的加總

你衡量人生的方式是什麼?是你累積財富金額的多寡?還是你一生當中體驗過哪些事情?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如何最大化你的人生體驗」,這裡的「體驗」指的是生活中經歷過
的事件總和,還有這些事件對我們個人成長、幸福感和內在價值的貢獻。無論是一次旅行
、一個深刻的人際關係,還是一次難忘的冒險,都會形成我們人生故事的一部分。

決定我們人生過得如何的,不是金錢的加總,而是體驗的加總。

為什麼作者認為你應該「在死前把財產歸零」?因為他說:「如果你把生命的每分每秒都
用來賺錢,然後死的時候沒有把錢用完,那你就是白白浪費太多人生寶貴的時間。」就像
是你如果在死後留下了一千萬元,這筆錢就等於是你沒有經歷過的、價值一千萬元的體驗


很多人常問一個理財問題:「我在死之前要存多少錢才夠?」這個問題應該換一個方式問
更好:「在死之前,怎樣花費我的生命活力,才是最好的方式?」只有當我們懂得如何最
大化人生體驗的價值,才能真正善用這僅有一次的生命。

例如,一個人可能選擇放下手邊的工作,去進行一次環球旅行。這樣的決定在傳統理財觀
念中看似不明智,但從人生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次旅行可能提供了難以計量的價值——新
的文化體驗、自我發現以及寶貴的回憶。

作者不斷強調「最大化整體人生的滿足感」,就是你應該要專注在最大化自己人生的快樂
圓滿,而不是最大化自己的財富。但是你可能會想,那麼年紀老了之後,該怎麼辦?錢不
會不夠用嗎?

金錢能發揮效益的時機

書中提到一個觀念很有意思,金錢能發揮最好效益的時候,是在我們年輕力壯的時候,而
不是衰老和病痛的時候。就像是作者所說:「旅行是衡量一個人能否從金錢獲得樂趣的最
高標準。因為旅行需要時間、金錢,還有健康。」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很合理,但是大部分
的人都不是這樣花錢的。

書中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數據: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往往減少了支出。美國的「消費者支
出調查」顯示,即使老年人的醫療開銷有所增加,他們的整體支出還是呈現下降趨勢,因
為他們的食、衣、育、樂費用下降得更多。數據更顯是,許多人在晚年是過度節儉,可能
存了過多的錢,而沒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舉例來說,一位即將退休的人已經有足夠的儲蓄去旅行、享受美食或參加有趣的活動,但
他可能因為擔心未來的醫療費用而選擇不這麼做。這樣的過度儲蓄導致他錯過了許多提高
生活品質的機會。這個現象也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老一輩的身上,累積了大半輩子財富,
生活品質和日常感受卻不見得有什麼改善。

很多人努力存錢的原因,也來自於對於未來健康的擔憂,作者說:「他們在身體健康、活
力十足的時候放棄了自己人生的好幾年時光,只為了在自己生病不能動的時候有錢可以多
延長幾週的生命。」然而數據指出,如果要用到最昂貴的醫療照護,大部分人存的錢其實
再怎麼存都不夠用。

而且,能夠「真正活著」與只是「維持生命徵象」是天差地別,作者更傾向把錢用在前者
。他不想要自己努力地「預防性儲蓄」,就只為了靠呼吸器多活幾個月。不要過度犧牲自
己年輕少壯的美好歲月,就只為了在生命的尾聲多活一小段時間。

相反地,把這些錢花在「維持健康與預防疾病」會比花在「維持生命」來得聰明得多。為
了維持健康身體的每一分錢的效益都很大。像是定期的健康檢查、各種運動活動、花費在
健康飲食和營養計劃。

關於健康照護與擔心晚年沒錢花的問題,書中提到了「長期看護險」和「年金保險」等財
務規劃工具,這些工具都可以幫助我們在早期更自由地使用儲蓄,享受生活,而不是將所
有資金都保留到生命的尾聲。

遺產規劃與贈予的時效性

書中提出了對傳統遺產分配方式的根本性質疑和挑戰。作者提倡在人生早期階段就進行財
產分配,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增強了財富的即時影響力,也提高了對個人和社會的整體貢獻


以將財產提早分配給子女為例。一位父母可能選擇在孩子處於教育階段或剛開始職業生涯
時,提供經濟支持或資金禮物。這樣的提前分配可以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還能
在他們年輕、有活力、並且有更多機會利用這筆錢時提供支持。相比之下,如果等到父母
過世後才獲得遺產,這筆錢對於孩子的生活影響可能就大大降低了。

如果你仍然堅持死後才給,通常孩子得到的時間都已經太晚了。所謂的太晚,指的是超過
了「人生體驗的高峰期」。根據美國聯準會的調查,不管是哪一個收入族群,最多「遺產
繼承者」的年齡是落在 60 歲左右。因為一般人常見的壽命是 80 歲,而一般父母與兒女
的歲數差距是 20 歲,所以理所當然大部分的人是在 60 歲得到遺產。隨著現代人比較晚
婚,得到遺產的歲數也只是稍微提前而已。想想看,如果你像大部分人一樣,在 55 歲
~ 65 歲才得到遺產,那有什麼差別?這筆錢對你的實質效益,其實已經遠遠低於這筆錢
能在 25~45 歲的時候發揮的效益了。

在公益捐贈方面,作者同樣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例如,一位慈善家可能選擇在有生之年就
捐出部分財富給教育或醫療機構,這樣他們可以親眼看到自己的捐款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並且這些捐款在最需要的時候就能發揮作用。相對於過世後才由遺囑執行人進行捐贈,
這樣的「提早捐助」可以確保資金被用於最迫切的需求之中。

這種對遺產分配的新觀點強調了時效性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性。作者認為,金錢不僅僅是
財富的象徵,更是一種影響力的工具。通過及時、有意義地分配財富,不僅能夠增進個人
和家庭的福祉,還能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這種觀念的核心在於,將財富視為一種可以及時使用來創造更大影響力的資源,而不只是
作為死後遺產留給後代的東西。

後記:提早與盡早規畫

總結來說,《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用研究數據告訴我們,大多數的人其實到死亡之前「存
了太多錢,給遺產給的太晚,想花錢的時候已經沒健康了」,雖然很顛覆我們傳統遵循的
理財,但是卻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考方向,還搭提供了許多值得參考的財務工具和策略。
我認為這本書還有一個隱藏的前提,那就是你必須學好投資理財和提高收入,只有當你跨
過了某個財務狀態的門檻,才有餘裕去思考最大化人生體驗,而不是為了三餐溫飽而傷腦
筋。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才驚覺,我短期三到五年內的計畫,好像都還是以工作為主,只是偶
爾安排一些出國旅行。那些年輕力壯的時候更適合擁有的體驗,都還不在我的規劃當中。
我以為那些事情可以「晚一點再做」,可是再過個幾年,我也會變成 40 歲,轉眼之間又
變成 50 歲。等到我真的想做的時候,或許我才會發現自己已經太老了。

因此,我覺得自己能在一年即將結束的現在讀到這本書,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我自己有
做年度回顧和年度計畫的習慣,我也把方法和範例分享在另外一篇文章〈如何做年度回顧
和新年展望?〉。今年底,我就會透過這本書的方法,試著規畫一些符合人生活力階段的
活動、能讓自己擁有更多體驗,也讓金錢能夠及時發揮功效的計畫。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61.231.67.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book/M.1702643336.A.E84
#1
: 讀過空屋筆記再看這篇,有種微妙的感覺。12/15 22:30
#2
: 請問樓上是指?12/16 09:38
#3
: 幫你推推 優質的分享者12/16 17:35
#4
: 謝謝分享12/16 17:53
#5
: 空屋筆記,某人留歐時佔領空屋啟始的無職自由生活記錄12/16 19:33
#6
: 推12/16 21:41
#7
: 推12/17 22:30
#8
: 某樓講的X屋筆記  是某個性騷擾慣犯寫的那本書嗎?12/18 14:03
#9         屋主沒說不就侵占  女人沒明確說不就性騷  他邏輯都一樣12/18 14:06
#10
: 很棒的分享,會讓人想去書店找這本書。12/19 23:10
#11
: 推12/25 21:18

相關文章


book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