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TW-history板作者Vieira (paranoid android)推文27則 (14推 1噓 12→)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Vieira (paranoid android)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爆卦] 歷史解謎:日軍統帥北白川宮在嘉義大林受重傷,雲林莿桐死亡
時間: Sat Oct 3 18:01:13 2009
這應該是目前考證日軍統帥北白川宮死因中,所能掌握的史料中較充份的。能讓新興的
日本強權戰死一位親王,台灣人的獨立抗日顯得珍貴!
今天是10月3日中秋節,1895年的今天,在彰化的日軍─近衛師團,以
「三路前進,佔領嘉義」出發。
大林舊稱大莆林,是在嘉義城(今嘉義市內)以北十二公里的小城鎮。大林離其北方的雲
林縣莿桐約十八公里,彰化約六十餘公里。
其實根據日方史料記載,近衛師團在彰化以南、嘉義以北的戰鬥即佔了其在全臺戰役的
一半。乙未戰爭當時,「大林為軍事上之要地。」在九月初日軍追擊隊到此地時,遇到
「日清開戰以來未曾有的苦戰」;十月初日軍以主力捲土重來,在此和我軍膠著。日軍
主帥北白川宮有可能在此受重傷,因為和其有關的電報、書信至十月初他從彰化南下後
便沒有再出現。至於出現在日方史料之『十月十三日上午能久親王在嘉義給樺山有關「
在台南的劉永福向近衛師團請和」的電報』,有可能是日人偽造。
因昭和八年( 1933)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纂的《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篇(上卷)提
出了「日軍進嘉義城之時間為十月十九日」,而非其他日方史料所稱的「十月九日」。
曾任大林鎮長的徐振昆先生說:「民國七十一年起( 1 9 8 2 ) 他在大林鎮長的任內,
日人曾四次來大林鎮尋找親王北白川宮遺物。日人說: 『在日本明治神宮內, 當時明
治天皇任內的親王主要遺物都擺在裡面, 獨缺北白川宮的遺物, 日人為了彌補這項遺
憾, 才來台積極找尋北白川宮( 遺物)的埋葬處, 因相傳親王有一次到大林巡視駐軍
後,從此行蹤不明。』
以上說法有跡可尋。因在日治中期,日方原來確認北白川宮在日軍攻陷大莆林後,投宿
在同地的安霞宮(開漳聖王廟),但到後來卻改成在大莆林南方二公里遠的三疊溪投
宿,並在此設碑紀念,其動機可疑。
而北白川宮在嘉義投宿的地方。據森鷗外的《能久親王事蹟》,是記載在「舊縣廳御宿
營」;台灣總督府早期宣稱是在孔子廟;後又改為嘉義縣署內臨時建設之中軍營。
綜合北白川宮從莿桐,經大林到嘉義的行程,在後兩處的住宿停留地方便有很大的爭議
。這是所有日方公布北白川宮行程裡最不尋常的。
北白川宮行程
http://talin5814.myweb.hinet.net/war/iwe_study/kida_trip.jpg
其中,日方在三疊溪設碑此舉必是為了掩蓋北白川宮在大林受重傷的事實而設。
日軍在大林面對的形勢,北白川宮隨軍軍醫木村達所著《征台衛生彙報》第372頁有:
本日之攻擊地大莆林,為四面水田圍繞的開闊地,因而使本隊(北白川宮率領)需進行大
迂迴,加以所經之路皆田間之小徑…從地勢上,加上四面都是敵兵,就算是衛生部員也
不能待在後方,要隨時待命救護傷者。
此形勢對日軍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川崎三郎著《日清戰史》(1897年)第371頁有:「我軍比較擅長野戰,拙於村落戰、家屋
戰。」;都新聞記者大谷誠夫所著《台灣征討記》第275頁也錄有:「以家屋防禦,是土
匪最好的防守秘訣,也是我軍最以為苦的地方。」
於是,好勝忌敗的日方在事後隱瞞了日軍在大莆林的死傷,如乙未當年公布日軍戰死將
士之公報─《日清戰爭實記》裡錄有近衛師團八個士官兵,日方將他們的死因歸在九月
初於他里霧(今雲林縣斗南)護送軍餉而陣亡,稱他們為「九勇士之行衛」。但這些人
卻在後來的《靖國神社忠魂史》一書裡,出現在「十月份大莆林戰鬥」戰死的名單上。
而在同名單裡有一低階軍官,是日方史料,包括日本參謀本部編纂《明治二十七、八年
日清戰史》所公布,在「十月份大莆林戰鬥」中唯一受重傷戰死者。此舉有違《戰史》
慣例,因從發生在朝鮮的甲午戰爭開始、到中國戰場,如有軍官在某戰役死亡通常都會
附帶幾個士兵戰死,在大莆林戰役發生此一奇特現象,似乎是「有意凸顯」此軍官的身
份與眾不凡。
《日清戰爭實記》所錄此低階軍官的史傳,他的經歷和北白川宮有很多類似之處,
且此低階軍官實際上並不存在。
此舉猶如日方將另一戰死在雲林的高階將領中岡,以虛擬的低階軍官名義奉祀在斗南
的一間小廟。
http://talin5814.myweb.hinet.net/war/iwe_study/9/choni_temple.htm
另外,在大林以北約十八公里的莿桐,日方宣稱北白川宮是在十月七日住在此地。但卻
反常地違反「北白川宮在當地到達及住宿的當天作為紀念日的慣例」,即不以十月七日
為紀念日,卻以北白川宮在台南病死的十月二十八日為紀念日。
此舉莫非意有所指稱:北白川宮死於莿桐。
又日方官方報紙《台灣日日新報》在日治中期不只一次宣稱「莿桐巷(莿桐舊稱)曾為
三宿之靈地」
「三宿之靈地」意謂原來北白川宮在莿桐住了三天,不是一天。如果照莿桐耆老的說法:
「北白川宮本營(本隊)至莿桐時住林本家,後來在大埔林受傷,又送回林本家護龍療傷
,後傷重不治」
並綜合上述《日清戰爭實記》裡所錄於大莆林受重傷之低階軍官的史傳:「十月十七日
早上九點卒。」的說法,則可推算為, 因日軍的前衛七日從莿桐出發後,八日至大莆
林,到九日都還在和我軍僵持著, 北白川宮從十月七日到八日他都待在莿桐,九日才
繼續南下參與大莆林作戰,然後十月十六日早上九點在同地受傷後又回莿桐住處療
養,後傷重不治,隔日死亡。
即北白川宮「十月十六日在大埔林受傷後,隔日死於莿桐住處。」
在它死後約一個多月,日本當局公布北白川宮的死因。詐稱在十月九日到達嘉義並已休
息幾天的北白川宮率軍進擊台南,時間訂在他真正死亡日期── 十月十七日的隔天,以
顯示他還活著,即十八日早上嘉義出發,然後經過四個地方,二十二日下午六點至台南。
其中一個地方,在日治中期,「由所在地公學校校長等人發起,欲標示『御遺跡』,但
未果。」,直到日治末期才核准建碑。可見早期申請未果的原因正是北白川宮沒有到此
一遊吧!
以上據《乙未戰爭研究》第十單元〈北白川宮死因考證〉及大林古戰場導覽
http://talin5814.myweb.hinet.net/war/iwe_study/10/talin_tourguide.htm--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 From: 114.45.139.74
※ Vieira:轉錄至看板 Warfare 10/03 19:16
※ 編輯: Vieira 來自: 114.45.139.74 (10/03 20:3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76.90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Vieira (paranoid android)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爆卦] 歷史解謎:日軍統帥北白川宮在嘉義大林受重傷,雲林莿桐死亡
時間: Sat Oct 3 18:01:13 2009
這應該是目前考證日軍統帥北白川宮死因中,所能掌握的史料中較充份的。能讓新興的
日本強權戰死一位親王,台灣人的獨立抗日顯得珍貴!
今天是10月3日中秋節,1895年的今天,在彰化的日軍─近衛師團,以
「三路前進,佔領嘉義」出發。
大林舊稱大莆林,是在嘉義城(今嘉義市內)以北十二公里的小城鎮。大林離其北方的雲
林縣莿桐約十八公里,彰化約六十餘公里。
其實根據日方史料記載,近衛師團在彰化以南、嘉義以北的戰鬥即佔了其在全臺戰役的
一半。乙未戰爭當時,「大林為軍事上之要地。」在九月初日軍追擊隊到此地時,遇到
「日清開戰以來未曾有的苦戰」;十月初日軍以主力捲土重來,在此和我軍膠著。日軍
主帥北白川宮有可能在此受重傷,因為和其有關的電報、書信至十月初他從彰化南下後
便沒有再出現。至於出現在日方史料之『十月十三日上午能久親王在嘉義給樺山有關「
在台南的劉永福向近衛師團請和」的電報』,有可能是日人偽造。
因昭和八年( 1933)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纂的《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篇(上卷)提
出了「日軍進嘉義城之時間為十月十九日」,而非其他日方史料所稱的「十月九日」。
曾任大林鎮長的徐振昆先生說:「民國七十一年起( 1 9 8 2 ) 他在大林鎮長的任內,
日人曾四次來大林鎮尋找親王北白川宮遺物。日人說: 『在日本明治神宮內, 當時明
治天皇任內的親王主要遺物都擺在裡面, 獨缺北白川宮的遺物, 日人為了彌補這項遺
憾, 才來台積極找尋北白川宮( 遺物)的埋葬處, 因相傳親王有一次到大林巡視駐軍
後,從此行蹤不明。』
以上說法有跡可尋。因在日治中期,日方原來確認北白川宮在日軍攻陷大莆林後,投宿
在同地的安霞宮(開漳聖王廟),但到後來卻改成在大莆林南方二公里遠的三疊溪投
宿,並在此設碑紀念,其動機可疑。
而北白川宮在嘉義投宿的地方。據森鷗外的《能久親王事蹟》,是記載在「舊縣廳御宿
營」;台灣總督府早期宣稱是在孔子廟;後又改為嘉義縣署內臨時建設之中軍營。
綜合北白川宮從莿桐,經大林到嘉義的行程,在後兩處的住宿停留地方便有很大的爭議
。這是所有日方公布北白川宮行程裡最不尋常的。
北白川宮行程
http://talin5814.myweb.hinet.net/war/iwe_study/kida_trip.jpg
其中,日方在三疊溪設碑此舉必是為了掩蓋北白川宮在大林受重傷的事實而設。
日軍在大林面對的形勢,北白川宮隨軍軍醫木村達所著《征台衛生彙報》第372頁有:
本日之攻擊地大莆林,為四面水田圍繞的開闊地,因而使本隊(北白川宮率領)需進行大
迂迴,加以所經之路皆田間之小徑…從地勢上,加上四面都是敵兵,就算是衛生部員也
不能待在後方,要隨時待命救護傷者。
此形勢對日軍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川崎三郎著《日清戰史》(1897年)第371頁有:「我軍比較擅長野戰,拙於村落戰、家屋
戰。」;都新聞記者大谷誠夫所著《台灣征討記》第275頁也錄有:「以家屋防禦,是土
匪最好的防守秘訣,也是我軍最以為苦的地方。」
於是,好勝忌敗的日方在事後隱瞞了日軍在大莆林的死傷,如乙未當年公布日軍戰死將
士之公報─《日清戰爭實記》裡錄有近衛師團八個士官兵,日方將他們的死因歸在九月
初於他里霧(今雲林縣斗南)護送軍餉而陣亡,稱他們為「九勇士之行衛」。但這些人
卻在後來的《靖國神社忠魂史》一書裡,出現在「十月份大莆林戰鬥」戰死的名單上。
而在同名單裡有一低階軍官,是日方史料,包括日本參謀本部編纂《明治二十七、八年
日清戰史》所公布,在「十月份大莆林戰鬥」中唯一受重傷戰死者。此舉有違《戰史》
慣例,因從發生在朝鮮的甲午戰爭開始、到中國戰場,如有軍官在某戰役死亡通常都會
附帶幾個士兵戰死,在大莆林戰役發生此一奇特現象,似乎是「有意凸顯」此軍官的身
份與眾不凡。
《日清戰爭實記》所錄此低階軍官的史傳,他的經歷和北白川宮有很多類似之處,
且此低階軍官實際上並不存在。
此舉猶如日方將另一戰死在雲林的高階將領中岡,以虛擬的低階軍官名義奉祀在斗南
的一間小廟。
http://talin5814.myweb.hinet.net/war/iwe_study/9/choni_temple.htm
另外,在大林以北約十八公里的莿桐,日方宣稱北白川宮是在十月七日住在此地。但卻
反常地違反「北白川宮在當地到達及住宿的當天作為紀念日的慣例」,即不以十月七日
為紀念日,卻以北白川宮在台南病死的十月二十八日為紀念日。
此舉莫非意有所指稱:北白川宮死於莿桐。
又日方官方報紙《台灣日日新報》在日治中期不只一次宣稱「莿桐巷(莿桐舊稱)曾為
三宿之靈地」
「三宿之靈地」意謂原來北白川宮在莿桐住了三天,不是一天。如果照莿桐耆老的說法:
「北白川宮本營(本隊)至莿桐時住林本家,後來在大埔林受傷,又送回林本家護龍療傷
,後傷重不治」
並綜合上述《日清戰爭實記》裡所錄於大莆林受重傷之低階軍官的史傳:「十月十七日
早上九點卒。」的說法,則可推算為, 因日軍的前衛七日從莿桐出發後,八日至大莆
林,到九日都還在和我軍僵持著, 北白川宮從十月七日到八日他都待在莿桐,九日才
繼續南下參與大莆林作戰,然後十月十六日早上九點在同地受傷後又回莿桐住處療
養,後傷重不治,隔日死亡。
即北白川宮「十月十六日在大埔林受傷後,隔日死於莿桐住處。」
在它死後約一個多月,日本當局公布北白川宮的死因。詐稱在十月九日到達嘉義並已休
息幾天的北白川宮率軍進擊台南,時間訂在他真正死亡日期── 十月十七日的隔天,以
顯示他還活著,即十八日早上嘉義出發,然後經過四個地方,二十二日下午六點至台南。
其中一個地方,在日治中期,「由所在地公學校校長等人發起,欲標示『御遺跡』,但
未果。」,直到日治末期才核准建碑。可見早期申請未果的原因正是北白川宮沒有到此
一遊吧!
以上據《乙未戰爭研究》第十單元〈北白川宮死因考證〉及大林古戰場導覽
http://talin5814.myweb.hinet.net/war/iwe_study/10/talin_tourguide.htm--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 From: 114.45.139.74
※ Vieira:轉錄至看板 Warfare 10/03 19:16
※ 編輯: Vieira 來自: 114.45.139.74 (10/03 20:3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76.90
相關文章
1
[新聞] 153年歷史 台北靈安社獲無形文化資產授證
10
[新聞] 金門白色恐怖受難者楊錦章 46年後重返案發地
2
[新聞] 朴子配天宮「日本人扛廟角」交趾陶 展現匠師幽默
5
Re: [心得] 台灣歷史文化/飲食文學《台灣百年市場》
2
[新聞] 嘉義市鐵路工程13處古人骨骸 俯身葬揭史前族群之謎
1
[演講] 沙力浪:東部布農遷移與八通關越嶺古道的歷史故事
1
[心得] 台灣歷史文化/飲食文學《台灣百年市場》
3
[新聞] 獨家|《壹蘋》直擊!303年前柴山古墓 見證台灣移民歷史
1
[新聞] 教材紀錄重要民俗「五年大科」祭典 馬鳴山鎮安宮贈雲嘉119小學
1
[新聞] 竹市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 登錄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