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Military軍事板作者Anderson0819 (炸醬牛肉烏龍麵)推文2則 (2推 0噓 0→)
2025 年度美國情報威脅評估
【中國】
戰略目標是到 2049 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
復興」,並尋求增加其權力和影響力以塑造世界
事件,創造有利於中國利益的環境,獲得美國對
中國利益的更大尊重,並抵禦國內外對其聲譽
、合法性和能力的挑戰。
北京對美國的意圖深感懷疑,並將華盛頓針對
中國的措施視為旨在遏制中國崛起並破壞中共
統治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
中國的目標是提升其核武庫、太空能力、網路
能力,並維持其以工業和科技密集為主的經濟
戰略,以與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全球領導地位
競爭。
軍事方面:
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最全面和強大的軍事威脅。
解放軍正發展具備全方位作戰能力的聯合作戰
部隊,以挑戰美國在區域突發事件中的干預,
在全球投射力量,並確保北京聲稱的主權領土。
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主要部分集中於發展針對
美國及其盟友在太平洋地區所有軍事行動的
反介入能力。
北京將專注於到 2027 年和 2035 年實現關鍵的
現代化里程碑,目標是到 2049 年將解放軍建設
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解放軍已具備使用傳統武器對包括關島、
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進行
遠程精確打擊的能力。
中國可能正在探索發展常規武裝的洲際射程
飛彈系統,如果研發並部署,將使中國能夠
威脅對美國本土目標進行常規打擊。
中國將繼續尋求建立海外軍事設施和准入協議
,以投射力量並保護中國的海外利益。
中國網路間諜活動的規模、複雜性和範圍仍然
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2024 年發現的針對美國電信基礎設施的行動
(稱為「鹽颱風」)表明中國入侵美國基礎
設施的能力日益增長。
台灣與海上衝突熱點:
2025 年,北京可能會加大對台灣的脅迫壓力,
並針對美國對台灣支持的增加採取行動,
以推進其最終統一的目標。
中國正在推進針對台灣海峽行動的軍事能力,
同時也利用其武裝力量對台灣施加持續壓力。
北京將繼續對台北施加經濟脅迫,如果看到
台灣採取走向正式獨立的行動,可能會加強
這種脅迫。
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積極主張主權的努力正加劇
可能引發更廣泛衝突的緊張局勢。
經濟方面:
中國尋求與美國競爭,成為世界領先的經濟
強國。其策略呼籲採取中央集權、國家主導和
國家資源支持的方式,以主導全球市場和戰略
技術產業。
中國幾乎肯定擁有一項旨在到 2030 年取代美國
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人工智慧強國的多方面
國家級戰略。
中國也將生物技術視為成為主要經濟強國的
關鍵,並打算在今年將其國內生物經濟發展到
3.3 兆美元。
中國在使用先前獲得的極紫外光 (DUV) 設備
生產用於加密貨幣挖礦和蜂窩設備的先進
7 奈米半導體晶片方面取得進展,但在沒有
極紫外光微影工具的情況下,實現這些晶片
的高品質、大批量生產將面臨挑戰。
中國在傳統邏輯半導體(28 奈米及以上)生產
方面領先全球,佔全球產能的 39.3%,預計到
2028 年新增產能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MD):
中國仍然致力於其核態勢的現代化、多樣化和
擴張。
中國的核武器和先進的運載系統對美國本土
構成直接威脅,並有能力對美國造成災難
性破壞,並威脅到美國國內外的軍事力量。
中國極有可能擁有與化學和生物武器 (CBW)
相關的能力,對美國、盟友和夥伴部隊以及
平民構成威脅。
生物安全:
中國在全球生物、醫療和其他健康相關全球
優先事項中的做法和作用帶來獨特的挑戰,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對資訊和專業知識的高度
控制以及其意願不足與國際社會在這些領域
進行合作。
太空:
中國已超越俄羅斯成為太空領導者,並準備與
美國競爭,成為世界太空領域的領導者。
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是可與美國 GPS 和
歐洲伽利略系統競爭的世界一流定位、導航和
定時能力。
中國的反太空作戰將是解放軍軍事行動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中國已具備目標在針對美國及其
盟友衛星的反太空武器能力。
惡意影響力活動:
北京將繼續擴大其脅迫性和顛覆性的惡意影響
力活動,以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加劇美國國內
的分歧,並挑戰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關係。
【台海議題】
2025年,北京可能會對台灣施加更強的強制壓力
,並認為美國將加強對台灣的支持,以推進其
最終統一的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呼籲與台灣和平統一,以解決
導致台灣分裂的內戰,儘管中國威脅在必要時
使用武力統一,並反擊中國所認為美國利用
台灣破壞中國崛起的企圖。
中國和台灣之間的衝突將破壞美國對全球經濟
至關重要的貿易和半導體技術的權利。
即使美國不參與此類衝突,也可能對美國和
全球的經濟和安全利益造成重大且代價高昂
的後果。
北京正努力向各國施壓,要求降低外交關係
等級並支持中國的統一目標,從而孤立台北。
自2016年以來,台灣的官方外交關係已從22個
減少到僅剩12個,其中幾個很容易受到中國的
壓力。
中國正在提升兩岸軍事行動的能力,同時
也利用武裝力量對台灣施加持續的國家壓力。
解放軍可能正在穩步但不均衡地發展其用於
奪取台灣和阻止——如果有必要,擊敗美國的
軍事干預,並正在加強對台灣週邊行動的範圍
、規模和步伐。
北京將繼續以經濟脅迫對台北施壓,如果發現
台灣邁向正式獨立,北京可能會加大壓力。
它可以暫停優惠關稅條款、選擇性地禁止台灣
產品進口到中國,並任意執行法規。
北京在南海和東海積極宣示主權,加劇了緊張
局勢,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衝突。
1. 2024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海的策略導致
菲律賓單方面喪失進入部分爭議地區的權利,
迫使北京和馬尼拉展開談判,最終菲律賓同意
做出讓步以換取進入權。
然而,馬尼拉不太可能放棄其主張,
這有可能導致雙方局勢升級。
2.中國和日本上次因釣魚島問題爆發緊張局勢
是在十年前。自那時起,中國船隻一直在有
爭議島嶼附近航行,偶爾進入領海區域,
並引發日本自衛隊的監視。
【中國的挑戰】
中國面臨嚴峻挑戰,將損害中共領導人的戰略
和政治成就。
中國領導人可能最擔心的是腐敗、人口失衡以
及財政和經濟困境,因為它們威脅到國家的
經濟表現和生活質量,而這兩者是支撐中國
共產黨合法性的關鍵因素。
儘管經濟急劇放緩,中國領導人仍可能拒絕
進行必要的結構性改革,而是維持國家經濟
政策,引導資本流向優先領域,減少對外國
技術的依賴,並實現軍事現代化。
由於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低迷,中國經濟成長
可能將持續放緩。
中國的出生率和結婚率持續下降,加劇了人口
負面趨勢和勞動力的萎縮。
習近平注重中共的安全和穩定並確保其他領導
人對他的個人忠誠,這削弱了中國解決複雜
國內問題的能力,並將阻礙北京的全球影響力。
習近平將國內和國外安全威脅混為一談,
這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削弱了
北京塑造全球觀念和與美國領導地位競爭的能力。
【俄羅斯】
儘管在烏克蘭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軍事和經濟
損失,但俄羅斯已證明其適應性和韌性,
部分原因是中國、伊朗和北韓的擴大支持。
俄羅斯總統普丁似乎決心並準備付出非常高昂
的代價,以在他認為是俄羅斯與美國戰略競爭
、世界歷史和他個人歷史地位的關鍵時刻取得
勝利。
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幫助莫斯科規避制裁和
出口管制,以繼續戰爭努力,維持強勁的能源
產品市場,並促進與美國的全球抗衡,
即使這會使其更容易受到中國的影響。
俄羅斯也正在加強與伊朗和北韓的軍事合作。
軍事方面:
莫斯科對其國防部門的大規模投資將使俄羅斯
軍隊持續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俄羅斯擁有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最顯著的是
配備 LACM 和反艦巡航導彈的潛艇和轟炸機
,可以威脅美國本土。
俄羅斯已將國防預算提高到普丁執政二十多年
來最高的負擔水平,並採取措施減輕制裁對
其軍隊和國防工業的影響。
俄羅斯已從伊朗進口無人機等彈藥,並從北韓
進口砲彈,以減輕國際制裁的影響,從而維持
其在烏克蘭發動戰爭的能力並增強其軍事威脅。
烏克蘭衝突促使俄羅斯部分軍事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俄羅斯最初在電子戰和無人系統的使用
方面有所不足,但它進行了調整和創新,利用
電子戰更有效地干擾烏克蘭對雷達和全球定位
系統以及無人機的使用。
網路方面:
俄羅斯先進的網路能力、其一再成功入侵敏感
目標以收集情報,以及其過去試圖在美國關鍵
基礎設施中預先部署後門的行為,使其成為
持續存在的反情報和網路攻擊威脅。
惡意影響力活動:
莫斯科利用影響力活動來應對威脅,包括煽動
西方國家的政治紛爭,散播對民主進程和美國
全球領導地位的懷疑,削弱西方國家對烏克蘭
的支持,並放大俄羅斯偏好的敘事。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MD):
俄羅斯擁有規模最大且最多樣化的核武器庫,
再加上其部署的陸基、空基和海基運載系統,
可能對美國本土造成災難性破壞。
俄羅斯已開發出更現代化、機動化和更具生存
能力的戰略核力量,目標在規避或中和未來
增強的美國飛彈防禦系統,並透過可靠的
報復性打擊潛力確保威懾。
此外,俄羅斯龐大的非戰略核武庫有助於抵消
西方常規力量的優勢,並在戰區戰爭情境中
提供強大的升級管理選項。
俄羅斯的化學和生物武器威脅正在擴大。
太空:
俄羅斯持續訓練其軍事太空部門並部署新的
反衛星武器,以擾亂和降級美國及其盟友的
太空能力。
科技:
儘管俄羅斯的科技生態系統在入侵烏克蘭後
受到限制,但莫斯科仍在部署反無人機設備。
俄羅斯少數國內微電子製造商僅掌握了 65 奈米
晶片的生產技術,目標是在 2030 年大規模生產
28 奈米晶片,這遠遠落後於全球領導者。
俄羅斯正在開發一種新型衛星,目標在攜帶
核武器作為反衛星能力。
外太空的核爆可能對美國、全球經濟和整個
世界造成毀滅性後果。
【俄羅斯反衛星能力】
俄羅斯正在研發一種新型衛星,旨在攜帶核武
作為反衛星能力。
外太空核爆可能對美國、全球經濟乃至全世界
造成毀滅性後果。
這將損害所有國家的國家安全和商業衛星及
基礎設施,並削弱美國利用太空作為經濟發展
的動力。
2022 年 2 月,俄羅斯發射了一顆衛星,當時
俄羅斯國防部聲稱該衛星用於在輻射和重帶
電粒子的影響下測試機載儀器和系統。
【俄羅斯與北極】
俄羅斯控制著大約一半的北極海岸線,並認為
該地區對其經濟福祉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莫斯科希望進一步開發其北極石油和天然氣
儲備,並從預期的海上貿易成長中獲益。
俄羅斯擔心與該地區西方國家之間的經濟和
軍事競爭日益激烈,而隨著北約去年擴大,
將最後兩個先前不結盟的北極國家——芬蘭
和瑞典納入其中,俄羅斯的擔憂進一步加劇。
烏克蘭戰爭耗盡了俄羅斯實現北極野心所需的
財政和軍事資源,促使俄羅斯尋求與中國在
北極地區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並歡迎其他
非西方國家日益參與,以抵消北約國家所認為
的優勢。
俄羅斯對格陵蘭島的興趣主要集中在其靠近
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海軍
航線(包括核潛艇航線)以及格陵蘭島擁有
重要的美國軍事基地這一事實。
【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
過去一年,俄羅斯在全面入侵烏克蘭的行動中
佔了上風,並正在積累更大的籌碼,以迫使
基輔及其西方支持者透過談判結束戰爭,
從而實現莫斯科所尋求的讓步。
俄烏戰爭持續下去,將為美國帶來戰略風險,
包括意外升級為大規模戰爭、可能使用核武、
北約盟國(特別是中歐、東歐和北歐)的不安
全感加劇、中國和北韓勢力更加強大。
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丁無法取得他在 2022 年 2 月
發動大規模入侵時預想的全面勝利,但俄羅斯
仍保持著勢頭,因為持久的消耗戰發揮了
俄羅斯的軍事優勢。
無論美國或其盟國如何試圖對莫斯科施加新的
更大的代價,這場艱苦的消耗戰都將導致基輔
在戰場上的地位逐漸但穩定地受到削弱。
儘管面臨招募挑戰,俄羅斯仍定期招募足夠的
人員來補充損失,並創建新部隊來支撐多個
前線上的攻擊。
自 2024 年春季通過新的動員立法以來,烏克蘭
總體人員動員率有所增加,而基輔則竭盡全力
試圖發動新的攻勢(例如在俄羅斯庫斯克的
攻勢)並在各條戰線進行防禦的同時建立更多
的旅。
莫斯科不斷增加的國防開支和國防工業能力
投資將繼續使其能夠高水準生產關鍵能力,
例如火砲、遠程飛彈、單向攻擊無人機和
滑翔炸彈,並確保俄羅斯在火力上保持優勢。
普丁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都有興趣繼續與
美國討論如何結束戰爭,並表現出願意進行
部分緩和停火的意願。
儘管如此,普丁可能已經意識到長期衝突可能
拖累俄羅斯經濟,並導致與西方的關係不必要
地升級,而澤連斯基可能也明白,他的地位
正在削弱,西方援助的未來並不確定,
停火最終可能成為必要的手段。
然而,目前兩國領導人可能仍認為,長期戰爭
的風險小於不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的風險。
對俄羅斯來說,積極的戰場趨勢可以使其擁有
一定的戰略耐心,而對於烏克蘭來說,在沒有
西方提供實質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向俄羅斯割讓
領土或保持中立可能會引發國內的強烈反對和
未來的不安全感。
【俄羅斯的挑戰】
儘管俄羅斯已證明自己具有韌性,但仍面臨著
無數挑戰,包括如何保持其不可或缺的全球
參與者地位、維持其勢力範圍以及維護國內
穩定(這是其最高戰略目標),這表明俄羅斯
在與美國和國際社會打交道時缺乏信心。
俄羅斯因大規模入侵烏克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包括人員傷亡、財富損失、國際聲譽喪失、
外交政策選擇喪失等。
普丁總統顛覆了俄羅斯二十年來的地緣政治
復興,對其內外安全造成了新的威脅,並對
其經濟和軍事潛力造成了壓力,使其更加依賴
中國和北韓等志同道合的伙伴。
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傷亡人數比二戰以來的
所有其他戰爭中都要多(超過75萬人死亡和
受傷),其經濟面臨著長期巨大的宏觀經濟
阻力,並且越來越依賴中國。
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加強了歐洲的團結,
並促使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
亞美尼亞、摩爾多瓦和一些中亞國家尋求其他
合作夥伴的努力凸顯了戰爭如何損害了莫斯科
的影響力,甚至是在後蘇聯地區的影響力,
並破壞了普丁建立北歐亞聯盟的願景。
【伊朗】
德黑蘭將試圖利用其強大的飛彈能力和擴大的
核計畫,以及其與區域國家和美國競爭對手的
外交接觸,以增強其區域影響力並確保政權
生存。
然而,區域和國內挑戰,最直接的是與以色列
的緊張關係,正嚴重考驗伊朗的野心和能力。
伊朗將繼續努力對抗以色列,並透過援助和
武裝其鬆散的志同道合的恐怖和激進分子聯盟
(稱為「抵抗軸心」)來迫使美國離開該地區。
伊朗對其軍隊的投資一直是其應對各種威脅並
試圖威懾和防禦美國或以色列攻擊的關鍵環節。
伊朗持續提升其國內生產的飛彈和無人機系統
的殺傷力和精確度,並且擁有該區域最大的
此類系統庫存。
伊朗不斷增長的專業知識和進行積極網路行動
的意願也使其成為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網路及
數據安全的主要威脅。
伊朗領導人認識到,自兩伊戰爭以來,伊朗
正處於最脆弱的時刻之一,這可能會影響他們
的戰略考量以及對其針對該地區、美國和美國
夥伴的策略的信心。
伊朗還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直接威脅美國人
,並仍然致力於其長達十年的在美國境內發展
代理人網路的努力。
伊朗持續深入與俄羅斯的關係,包括透過軍事
合作參與其在烏克蘭的戰爭,並依賴中國作為
其主要的政治和經濟夥伴,以幫助其減輕經濟
和外交壓力。
軍事方面:
儘管伊朗在加薩衝突期間其代理人和防空系統
有所退化,但伊朗的常規和非常規能力在
可預見的未來仍將對美國在該地區的軍隊和
夥伴構成威脅。
伊朗龐大的常規部隊有能力對攻擊者造成重大
損害,執行區域打擊,並擾亂包括能源供應在
內的通過荷姆茲海峽的航運。
伊朗非常規戰爭行動及其武裝夥伴和代理人
(如真主黨)傳統上使德黑蘭能夠在整個地區
追求其利益並維持一定程度的戰略縱深。
伊朗的國防工業擁有強大的研發和製造能力
,特別是對於低成本武器,如小型無人機。
然而,伊朗在 2024 年 4 月和 10 月對以色列的
打擊造成的有限損害凸顯了伊朗常規軍事選項
的不足。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MD):
我們持續評估伊朗並未製造核武器,而哈梅
內伊並未重新授權他在 2003 年暫停的核武器
計畫,儘管他可能面臨這樣做的壓力。
伊朗極有可能嘗試繼續研發用於進攻目的的
化學和生物製劑。
【北韓】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將持續追求針對美國本土的
戰略和常規軍事能力,威脅美國及其盟友的
武裝部隊和公民,並使金正恩能夠削弱美國
的力量並以對其有利的方式重塑區域安全環境。
金正恩與俄羅斯新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正帶來
經濟利益、外交支持和國防合作。與莫斯科的
夥伴關係也有助於減少平壤對北京的依賴。
北韓不斷發展的戰略武器能力和不斷增加的
收入,正使金正恩實現其長期目標,包括獲得
國際社會對其核武國地位的認可,減少美國在
朝鮮半島的軍事存在,擴大國家對北韓經濟的
控制,以及阻止外國影響。
金正恩無意放棄其戰略武器計畫,他認為這些
計畫是他政權安全和民族自豪感的保障,因為
它們威脅到美國本土、美國在該地區的軍隊
以及美國在南韓和日本等地的盟友。
他正增加北韓的核彈頭儲備並改進其彈道飛彈技術。
金正恩尋求脅迫美國及其盟友放棄反對北韓
核武及其對南韓的侵略。
北韓將繼續無視國際制裁並從事非法活動,
包括竊取加密貨幣、派遣勞工到海外以及交易
聯合國禁止的商品,以資助金正恩的優先事項
,包括彈道飛彈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金正恩將積極採取行動反擊他認為會破壞政權
的活動,並在他認為美國及其盟友的行動挑戰
北韓主權、削弱其權力或旨在限制其核子和
飛彈野心時,威脅使用武力。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MD):
金正恩仍然致力於增加北韓的核彈頭數量並
提升其飛彈能力,以威脅美國本土以及美國在
亞洲-太平洋地區的軍隊、公民和盟友,
並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力量。
北韓可能已準備好進行核試,並持續試射洲際
彈道飛彈,以便金正恩能夠威脅美國本土。
俄羅斯正日益支持北韓的核地位,以換取平壤
對莫斯科在烏克蘭戰爭中的支持。
北韓維持其化學和生物武器能力,並可能在
衝突中或以非常規或秘密方式攻擊美國或
其盟友時使用這些武器。
軍事方面:
北韓軍隊能夠跨越非軍事區發動大規模常規
攻擊,並持續投資於旨在阻止外部干預和抵消
該國常規部隊長期不足的利基能力,因此對駐
南韓及該地區的美國部隊和公民構成致命威脅。
網路方面:
北韓每年透過竊取美國和其他受害者的數億
美元加密貨幣來資助其軍事發展(使其對美國
構成更大的風險)和經濟計畫。
【北韓的挑戰】
北韓將繼續努力克服金正恩對絕對控制和侵略
性政策的渴望以及由此造成的孤立對該國經濟
實力和生存力造成的損害。
金正恩迄今仍能推進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
飛彈計劃,並繼續威脅其鄰國和美國,但這
卻是以犧牲其人民和國家整體發展為代價的。
該政權的重新集權運動旨在確保金氏家族統治
的長期存在,但其定期的鎮壓限制了經濟活動
,威脅了生計,並導致了國家控制的低效,
並因其日益鼓勵的暴力犯罪而導致了糧食短缺
和社會秩序的破壞。
金正恩將努力減少北韓對中國的依賴——
特別是在國際銀行業務以及關鍵原材料、
消費品、食品和北韓政權的原油供應的進口
方面——並抵制北京的影響。
【敵對勢力之間的合作】
近年來,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之間的
合作日益迅速增長,這既加強了它們各自的
威脅,也對美國的全球實力構成了新的挑戰。
這些主要是雙邊的關係(主要在安全和國防
領域)增強了它們單獨和集體威脅和傷害美國
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它們抵抗美國和西方
遏制或威懾其活動的能力。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加速了這些聯繫,但無
論戰爭結果如何,這種趨勢都可能持續下去。
這種聯盟增加了美國與任何一個敵對勢力之間
的緊張關係或衝突牽連另一個敵對勢力的可能性。
中國在這個聯盟及其全球重要性中至關重要,
因為中國擁有特別遠大的目標以及強大的能力
和全球影響力。
「近年來,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之間的
合作不斷加速,這不僅加劇了各自國家構成的
威脅,也對美國在全球的實力和權力構成了
新的挑戰。」
儘管如此,美國敵對勢力之間的合作仍然是
不平衡的,主要由規避或削弱美國(無論是
經濟、外交還是軍事力量)的共同利益所驅動。
對升級控制和直接對抗美國的擔憂,以及一些
不同的政治利益,都限制了這些關係的速度和
範圍。
俄羅斯一直是這種不斷發展的關係的催化劑,
特別是隨著俄羅斯越來越依賴其他國家來實現
其目標和需求(包括但不限於烏克蘭)。
莫斯科已加強與其他國家(特別是平壤和
德黑蘭)的軍事合作。
俄羅斯也擴大了其貿易和金融聯繫,特別是與
中國和伊朗,以減輕制裁和出口管制帶來的
影響。
中國正透過支持莫斯科的國防工業(包括提供
武器的兩用物資和零件)向俄羅斯在烏克蘭的
戰爭提供經濟和安全援助。中國的支持提高了
俄羅斯克服戰爭中物質損失的能力。
伊朗已成為俄羅斯主要的軍事供應國,特別是
無人機,作為交換,莫斯科已向德黑蘭提供
軍事和技術支持,以提升伊朗的武器、情報
和網路能力。
北韓已向俄羅斯派遣彈藥、飛彈和數千名
戰鬥部隊,以支持後者對烏克蘭的戰爭,
理由是履行平壤和莫斯科於 2024 年 6 月宣布的
《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中的承諾。
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合作最有可能對美國利益
構成持久風險。
中俄的領導人可能認為,鑑於雙方都認為美國
正尋求遏制中俄,因此中俄共同對抗美國的
「侵略」的能力比單獨行動更強。
至少十年來,北京和莫斯科主要透過高調的
聯合軍事活動來展現中俄防務關係的強度。
這種關係在俄羅斯-烏克蘭戰爭期間有所加深
,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兩用設備和武器零部件
以維持戰鬥行動。
俄羅斯已增加對中國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氣 (LNG)
出口,以在西方國家實施制裁的情況下維持收入。
中國正利用其與俄羅斯日益增強的合作,
在北極地區獲得更強大的存在並使其在那裡的
影響力合法化。
兩國可能會擴大在北極地區的聯合轟炸機巡邏
和海軍行動,以展現其合作並使其更加具體化。
(本文由AI工具:NotebookLM 整理生成)
https://www.dni.gov/files/ODNI/documents/assessments/ATA-2025-Unclassified-Repor
t.pdf
--
https://i.imgur.com/lhUo7HL.jpeg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1.162.43.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Military/M.1742991224.A.659
※ 編輯: Anderson0819 (1.162.43.15 臺灣), 03/26/2025 20:19:56
2025 年度美國情報威脅評估
【中國】
戰略目標是到 2049 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
復興」,並尋求增加其權力和影響力以塑造世界
事件,創造有利於中國利益的環境,獲得美國對
中國利益的更大尊重,並抵禦國內外對其聲譽
、合法性和能力的挑戰。
北京對美國的意圖深感懷疑,並將華盛頓針對
中國的措施視為旨在遏制中國崛起並破壞中共
統治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
中國的目標是提升其核武庫、太空能力、網路
能力,並維持其以工業和科技密集為主的經濟
戰略,以與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全球領導地位
競爭。
軍事方面:
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最全面和強大的軍事威脅。
解放軍正發展具備全方位作戰能力的聯合作戰
部隊,以挑戰美國在區域突發事件中的干預,
在全球投射力量,並確保北京聲稱的主權領土。
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主要部分集中於發展針對
美國及其盟友在太平洋地區所有軍事行動的
反介入能力。
北京將專注於到 2027 年和 2035 年實現關鍵的
現代化里程碑,目標是到 2049 年將解放軍建設
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解放軍已具備使用傳統武器對包括關島、
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進行
遠程精確打擊的能力。
中國可能正在探索發展常規武裝的洲際射程
飛彈系統,如果研發並部署,將使中國能夠
威脅對美國本土目標進行常規打擊。
中國將繼續尋求建立海外軍事設施和准入協議
,以投射力量並保護中國的海外利益。
中國網路間諜活動的規模、複雜性和範圍仍然
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2024 年發現的針對美國電信基礎設施的行動
(稱為「鹽颱風」)表明中國入侵美國基礎
設施的能力日益增長。
台灣與海上衝突熱點:
2025 年,北京可能會加大對台灣的脅迫壓力,
並針對美國對台灣支持的增加採取行動,
以推進其最終統一的目標。
中國正在推進針對台灣海峽行動的軍事能力,
同時也利用其武裝力量對台灣施加持續壓力。
北京將繼續對台北施加經濟脅迫,如果看到
台灣採取走向正式獨立的行動,可能會加強
這種脅迫。
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積極主張主權的努力正加劇
可能引發更廣泛衝突的緊張局勢。
經濟方面:
中國尋求與美國競爭,成為世界領先的經濟
強國。其策略呼籲採取中央集權、國家主導和
國家資源支持的方式,以主導全球市場和戰略
技術產業。
中國幾乎肯定擁有一項旨在到 2030 年取代美國
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人工智慧強國的多方面
國家級戰略。
中國也將生物技術視為成為主要經濟強國的
關鍵,並打算在今年將其國內生物經濟發展到
3.3 兆美元。
中國在使用先前獲得的極紫外光 (DUV) 設備
生產用於加密貨幣挖礦和蜂窩設備的先進
7 奈米半導體晶片方面取得進展,但在沒有
極紫外光微影工具的情況下,實現這些晶片
的高品質、大批量生產將面臨挑戰。
中國在傳統邏輯半導體(28 奈米及以上)生產
方面領先全球,佔全球產能的 39.3%,預計到
2028 年新增產能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MD):
中國仍然致力於其核態勢的現代化、多樣化和
擴張。
中國的核武器和先進的運載系統對美國本土
構成直接威脅,並有能力對美國造成災難
性破壞,並威脅到美國國內外的軍事力量。
中國極有可能擁有與化學和生物武器 (CBW)
相關的能力,對美國、盟友和夥伴部隊以及
平民構成威脅。
生物安全:
中國在全球生物、醫療和其他健康相關全球
優先事項中的做法和作用帶來獨特的挑戰,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對資訊和專業知識的高度
控制以及其意願不足與國際社會在這些領域
進行合作。
太空:
中國已超越俄羅斯成為太空領導者,並準備與
美國競爭,成為世界太空領域的領導者。
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是可與美國 GPS 和
歐洲伽利略系統競爭的世界一流定位、導航和
定時能力。
中國的反太空作戰將是解放軍軍事行動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中國已具備目標在針對美國及其
盟友衛星的反太空武器能力。
惡意影響力活動:
北京將繼續擴大其脅迫性和顛覆性的惡意影響
力活動,以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加劇美國國內
的分歧,並挑戰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關係。
【台海議題】
2025年,北京可能會對台灣施加更強的強制壓力
,並認為美國將加強對台灣的支持,以推進其
最終統一的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呼籲與台灣和平統一,以解決
導致台灣分裂的內戰,儘管中國威脅在必要時
使用武力統一,並反擊中國所認為美國利用
台灣破壞中國崛起的企圖。
中國和台灣之間的衝突將破壞美國對全球經濟
至關重要的貿易和半導體技術的權利。
即使美國不參與此類衝突,也可能對美國和
全球的經濟和安全利益造成重大且代價高昂
的後果。
北京正努力向各國施壓,要求降低外交關係
等級並支持中國的統一目標,從而孤立台北。
自2016年以來,台灣的官方外交關係已從22個
減少到僅剩12個,其中幾個很容易受到中國的
壓力。
中國正在提升兩岸軍事行動的能力,同時
也利用武裝力量對台灣施加持續的國家壓力。
解放軍可能正在穩步但不均衡地發展其用於
奪取台灣和阻止——如果有必要,擊敗美國的
軍事干預,並正在加強對台灣週邊行動的範圍
、規模和步伐。
北京將繼續以經濟脅迫對台北施壓,如果發現
台灣邁向正式獨立,北京可能會加大壓力。
它可以暫停優惠關稅條款、選擇性地禁止台灣
產品進口到中國,並任意執行法規。
北京在南海和東海積極宣示主權,加劇了緊張
局勢,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衝突。
1. 2024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海的策略導致
菲律賓單方面喪失進入部分爭議地區的權利,
迫使北京和馬尼拉展開談判,最終菲律賓同意
做出讓步以換取進入權。
然而,馬尼拉不太可能放棄其主張,
這有可能導致雙方局勢升級。
2.中國和日本上次因釣魚島問題爆發緊張局勢
是在十年前。自那時起,中國船隻一直在有
爭議島嶼附近航行,偶爾進入領海區域,
並引發日本自衛隊的監視。
【中國的挑戰】
中國面臨嚴峻挑戰,將損害中共領導人的戰略
和政治成就。
中國領導人可能最擔心的是腐敗、人口失衡以
及財政和經濟困境,因為它們威脅到國家的
經濟表現和生活質量,而這兩者是支撐中國
共產黨合法性的關鍵因素。
儘管經濟急劇放緩,中國領導人仍可能拒絕
進行必要的結構性改革,而是維持國家經濟
政策,引導資本流向優先領域,減少對外國
技術的依賴,並實現軍事現代化。
由於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低迷,中國經濟成長
可能將持續放緩。
中國的出生率和結婚率持續下降,加劇了人口
負面趨勢和勞動力的萎縮。
習近平注重中共的安全和穩定並確保其他領導
人對他的個人忠誠,這削弱了中國解決複雜
國內問題的能力,並將阻礙北京的全球影響力。
習近平將國內和國外安全威脅混為一談,
這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削弱了
北京塑造全球觀念和與美國領導地位競爭的能力。
【俄羅斯】
儘管在烏克蘭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軍事和經濟
損失,但俄羅斯已證明其適應性和韌性,
部分原因是中國、伊朗和北韓的擴大支持。
俄羅斯總統普丁似乎決心並準備付出非常高昂
的代價,以在他認為是俄羅斯與美國戰略競爭
、世界歷史和他個人歷史地位的關鍵時刻取得
勝利。
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幫助莫斯科規避制裁和
出口管制,以繼續戰爭努力,維持強勁的能源
產品市場,並促進與美國的全球抗衡,
即使這會使其更容易受到中國的影響。
俄羅斯也正在加強與伊朗和北韓的軍事合作。
軍事方面:
莫斯科對其國防部門的大規模投資將使俄羅斯
軍隊持續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俄羅斯擁有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最顯著的是
配備 LACM 和反艦巡航導彈的潛艇和轟炸機
,可以威脅美國本土。
俄羅斯已將國防預算提高到普丁執政二十多年
來最高的負擔水平,並採取措施減輕制裁對
其軍隊和國防工業的影響。
俄羅斯已從伊朗進口無人機等彈藥,並從北韓
進口砲彈,以減輕國際制裁的影響,從而維持
其在烏克蘭發動戰爭的能力並增強其軍事威脅。
烏克蘭衝突促使俄羅斯部分軍事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俄羅斯最初在電子戰和無人系統的使用
方面有所不足,但它進行了調整和創新,利用
電子戰更有效地干擾烏克蘭對雷達和全球定位
系統以及無人機的使用。
網路方面:
俄羅斯先進的網路能力、其一再成功入侵敏感
目標以收集情報,以及其過去試圖在美國關鍵
基礎設施中預先部署後門的行為,使其成為
持續存在的反情報和網路攻擊威脅。
惡意影響力活動:
莫斯科利用影響力活動來應對威脅,包括煽動
西方國家的政治紛爭,散播對民主進程和美國
全球領導地位的懷疑,削弱西方國家對烏克蘭
的支持,並放大俄羅斯偏好的敘事。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MD):
俄羅斯擁有規模最大且最多樣化的核武器庫,
再加上其部署的陸基、空基和海基運載系統,
可能對美國本土造成災難性破壞。
俄羅斯已開發出更現代化、機動化和更具生存
能力的戰略核力量,目標在規避或中和未來
增強的美國飛彈防禦系統,並透過可靠的
報復性打擊潛力確保威懾。
此外,俄羅斯龐大的非戰略核武庫有助於抵消
西方常規力量的優勢,並在戰區戰爭情境中
提供強大的升級管理選項。
俄羅斯的化學和生物武器威脅正在擴大。
太空:
俄羅斯持續訓練其軍事太空部門並部署新的
反衛星武器,以擾亂和降級美國及其盟友的
太空能力。
科技:
儘管俄羅斯的科技生態系統在入侵烏克蘭後
受到限制,但莫斯科仍在部署反無人機設備。
俄羅斯少數國內微電子製造商僅掌握了 65 奈米
晶片的生產技術,目標是在 2030 年大規模生產
28 奈米晶片,這遠遠落後於全球領導者。
俄羅斯正在開發一種新型衛星,目標在攜帶
核武器作為反衛星能力。
外太空的核爆可能對美國、全球經濟和整個
世界造成毀滅性後果。
【俄羅斯反衛星能力】
俄羅斯正在研發一種新型衛星,旨在攜帶核武
作為反衛星能力。
外太空核爆可能對美國、全球經濟乃至全世界
造成毀滅性後果。
這將損害所有國家的國家安全和商業衛星及
基礎設施,並削弱美國利用太空作為經濟發展
的動力。
2022 年 2 月,俄羅斯發射了一顆衛星,當時
俄羅斯國防部聲稱該衛星用於在輻射和重帶
電粒子的影響下測試機載儀器和系統。
【俄羅斯與北極】
俄羅斯控制著大約一半的北極海岸線,並認為
該地區對其經濟福祉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莫斯科希望進一步開發其北極石油和天然氣
儲備,並從預期的海上貿易成長中獲益。
俄羅斯擔心與該地區西方國家之間的經濟和
軍事競爭日益激烈,而隨著北約去年擴大,
將最後兩個先前不結盟的北極國家——芬蘭
和瑞典納入其中,俄羅斯的擔憂進一步加劇。
烏克蘭戰爭耗盡了俄羅斯實現北極野心所需的
財政和軍事資源,促使俄羅斯尋求與中國在
北極地區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並歡迎其他
非西方國家日益參與,以抵消北約國家所認為
的優勢。
俄羅斯對格陵蘭島的興趣主要集中在其靠近
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海軍
航線(包括核潛艇航線)以及格陵蘭島擁有
重要的美國軍事基地這一事實。
【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
過去一年,俄羅斯在全面入侵烏克蘭的行動中
佔了上風,並正在積累更大的籌碼,以迫使
基輔及其西方支持者透過談判結束戰爭,
從而實現莫斯科所尋求的讓步。
俄烏戰爭持續下去,將為美國帶來戰略風險,
包括意外升級為大規模戰爭、可能使用核武、
北約盟國(特別是中歐、東歐和北歐)的不安
全感加劇、中國和北韓勢力更加強大。
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丁無法取得他在 2022 年 2 月
發動大規模入侵時預想的全面勝利,但俄羅斯
仍保持著勢頭,因為持久的消耗戰發揮了
俄羅斯的軍事優勢。
無論美國或其盟國如何試圖對莫斯科施加新的
更大的代價,這場艱苦的消耗戰都將導致基輔
在戰場上的地位逐漸但穩定地受到削弱。
儘管面臨招募挑戰,俄羅斯仍定期招募足夠的
人員來補充損失,並創建新部隊來支撐多個
前線上的攻擊。
自 2024 年春季通過新的動員立法以來,烏克蘭
總體人員動員率有所增加,而基輔則竭盡全力
試圖發動新的攻勢(例如在俄羅斯庫斯克的
攻勢)並在各條戰線進行防禦的同時建立更多
的旅。
莫斯科不斷增加的國防開支和國防工業能力
投資將繼續使其能夠高水準生產關鍵能力,
例如火砲、遠程飛彈、單向攻擊無人機和
滑翔炸彈,並確保俄羅斯在火力上保持優勢。
普丁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都有興趣繼續與
美國討論如何結束戰爭,並表現出願意進行
部分緩和停火的意願。
儘管如此,普丁可能已經意識到長期衝突可能
拖累俄羅斯經濟,並導致與西方的關係不必要
地升級,而澤連斯基可能也明白,他的地位
正在削弱,西方援助的未來並不確定,
停火最終可能成為必要的手段。
然而,目前兩國領導人可能仍認為,長期戰爭
的風險小於不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的風險。
對俄羅斯來說,積極的戰場趨勢可以使其擁有
一定的戰略耐心,而對於烏克蘭來說,在沒有
西方提供實質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向俄羅斯割讓
領土或保持中立可能會引發國內的強烈反對和
未來的不安全感。
【俄羅斯的挑戰】
儘管俄羅斯已證明自己具有韌性,但仍面臨著
無數挑戰,包括如何保持其不可或缺的全球
參與者地位、維持其勢力範圍以及維護國內
穩定(這是其最高戰略目標),這表明俄羅斯
在與美國和國際社會打交道時缺乏信心。
俄羅斯因大規模入侵烏克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包括人員傷亡、財富損失、國際聲譽喪失、
外交政策選擇喪失等。
普丁總統顛覆了俄羅斯二十年來的地緣政治
復興,對其內外安全造成了新的威脅,並對
其經濟和軍事潛力造成了壓力,使其更加依賴
中國和北韓等志同道合的伙伴。
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傷亡人數比二戰以來的
所有其他戰爭中都要多(超過75萬人死亡和
受傷),其經濟面臨著長期巨大的宏觀經濟
阻力,並且越來越依賴中國。
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加強了歐洲的團結,
並促使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
亞美尼亞、摩爾多瓦和一些中亞國家尋求其他
合作夥伴的努力凸顯了戰爭如何損害了莫斯科
的影響力,甚至是在後蘇聯地區的影響力,
並破壞了普丁建立北歐亞聯盟的願景。
【伊朗】
德黑蘭將試圖利用其強大的飛彈能力和擴大的
核計畫,以及其與區域國家和美國競爭對手的
外交接觸,以增強其區域影響力並確保政權
生存。
然而,區域和國內挑戰,最直接的是與以色列
的緊張關係,正嚴重考驗伊朗的野心和能力。
伊朗將繼續努力對抗以色列,並透過援助和
武裝其鬆散的志同道合的恐怖和激進分子聯盟
(稱為「抵抗軸心」)來迫使美國離開該地區。
伊朗對其軍隊的投資一直是其應對各種威脅並
試圖威懾和防禦美國或以色列攻擊的關鍵環節。
伊朗持續提升其國內生產的飛彈和無人機系統
的殺傷力和精確度,並且擁有該區域最大的
此類系統庫存。
伊朗不斷增長的專業知識和進行積極網路行動
的意願也使其成為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網路及
數據安全的主要威脅。
伊朗領導人認識到,自兩伊戰爭以來,伊朗
正處於最脆弱的時刻之一,這可能會影響他們
的戰略考量以及對其針對該地區、美國和美國
夥伴的策略的信心。
伊朗還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直接威脅美國人
,並仍然致力於其長達十年的在美國境內發展
代理人網路的努力。
伊朗持續深入與俄羅斯的關係,包括透過軍事
合作參與其在烏克蘭的戰爭,並依賴中國作為
其主要的政治和經濟夥伴,以幫助其減輕經濟
和外交壓力。
軍事方面:
儘管伊朗在加薩衝突期間其代理人和防空系統
有所退化,但伊朗的常規和非常規能力在
可預見的未來仍將對美國在該地區的軍隊和
夥伴構成威脅。
伊朗龐大的常規部隊有能力對攻擊者造成重大
損害,執行區域打擊,並擾亂包括能源供應在
內的通過荷姆茲海峽的航運。
伊朗非常規戰爭行動及其武裝夥伴和代理人
(如真主黨)傳統上使德黑蘭能夠在整個地區
追求其利益並維持一定程度的戰略縱深。
伊朗的國防工業擁有強大的研發和製造能力
,特別是對於低成本武器,如小型無人機。
然而,伊朗在 2024 年 4 月和 10 月對以色列的
打擊造成的有限損害凸顯了伊朗常規軍事選項
的不足。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MD):
我們持續評估伊朗並未製造核武器,而哈梅
內伊並未重新授權他在 2003 年暫停的核武器
計畫,儘管他可能面臨這樣做的壓力。
伊朗極有可能嘗試繼續研發用於進攻目的的
化學和生物製劑。
【北韓】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將持續追求針對美國本土的
戰略和常規軍事能力,威脅美國及其盟友的
武裝部隊和公民,並使金正恩能夠削弱美國
的力量並以對其有利的方式重塑區域安全環境。
金正恩與俄羅斯新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正帶來
經濟利益、外交支持和國防合作。與莫斯科的
夥伴關係也有助於減少平壤對北京的依賴。
北韓不斷發展的戰略武器能力和不斷增加的
收入,正使金正恩實現其長期目標,包括獲得
國際社會對其核武國地位的認可,減少美國在
朝鮮半島的軍事存在,擴大國家對北韓經濟的
控制,以及阻止外國影響。
金正恩無意放棄其戰略武器計畫,他認為這些
計畫是他政權安全和民族自豪感的保障,因為
它們威脅到美國本土、美國在該地區的軍隊
以及美國在南韓和日本等地的盟友。
他正增加北韓的核彈頭儲備並改進其彈道飛彈技術。
金正恩尋求脅迫美國及其盟友放棄反對北韓
核武及其對南韓的侵略。
北韓將繼續無視國際制裁並從事非法活動,
包括竊取加密貨幣、派遣勞工到海外以及交易
聯合國禁止的商品,以資助金正恩的優先事項
,包括彈道飛彈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金正恩將積極採取行動反擊他認為會破壞政權
的活動,並在他認為美國及其盟友的行動挑戰
北韓主權、削弱其權力或旨在限制其核子和
飛彈野心時,威脅使用武力。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MD):
金正恩仍然致力於增加北韓的核彈頭數量並
提升其飛彈能力,以威脅美國本土以及美國在
亞洲-太平洋地區的軍隊、公民和盟友,
並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力量。
北韓可能已準備好進行核試,並持續試射洲際
彈道飛彈,以便金正恩能夠威脅美國本土。
俄羅斯正日益支持北韓的核地位,以換取平壤
對莫斯科在烏克蘭戰爭中的支持。
北韓維持其化學和生物武器能力,並可能在
衝突中或以非常規或秘密方式攻擊美國或
其盟友時使用這些武器。
軍事方面:
北韓軍隊能夠跨越非軍事區發動大規模常規
攻擊,並持續投資於旨在阻止外部干預和抵消
該國常規部隊長期不足的利基能力,因此對駐
南韓及該地區的美國部隊和公民構成致命威脅。
網路方面:
北韓每年透過竊取美國和其他受害者的數億
美元加密貨幣來資助其軍事發展(使其對美國
構成更大的風險)和經濟計畫。
【北韓的挑戰】
北韓將繼續努力克服金正恩對絕對控制和侵略
性政策的渴望以及由此造成的孤立對該國經濟
實力和生存力造成的損害。
金正恩迄今仍能推進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
飛彈計劃,並繼續威脅其鄰國和美國,但這
卻是以犧牲其人民和國家整體發展為代價的。
該政權的重新集權運動旨在確保金氏家族統治
的長期存在,但其定期的鎮壓限制了經濟活動
,威脅了生計,並導致了國家控制的低效,
並因其日益鼓勵的暴力犯罪而導致了糧食短缺
和社會秩序的破壞。
金正恩將努力減少北韓對中國的依賴——
特別是在國際銀行業務以及關鍵原材料、
消費品、食品和北韓政權的原油供應的進口
方面——並抵制北京的影響。
【敵對勢力之間的合作】
近年來,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之間的
合作日益迅速增長,這既加強了它們各自的
威脅,也對美國的全球實力構成了新的挑戰。
這些主要是雙邊的關係(主要在安全和國防
領域)增強了它們單獨和集體威脅和傷害美國
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它們抵抗美國和西方
遏制或威懾其活動的能力。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加速了這些聯繫,但無
論戰爭結果如何,這種趨勢都可能持續下去。
這種聯盟增加了美國與任何一個敵對勢力之間
的緊張關係或衝突牽連另一個敵對勢力的可能性。
中國在這個聯盟及其全球重要性中至關重要,
因為中國擁有特別遠大的目標以及強大的能力
和全球影響力。
「近年來,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之間的
合作不斷加速,這不僅加劇了各自國家構成的
威脅,也對美國在全球的實力和權力構成了
新的挑戰。」
儘管如此,美國敵對勢力之間的合作仍然是
不平衡的,主要由規避或削弱美國(無論是
經濟、外交還是軍事力量)的共同利益所驅動。
對升級控制和直接對抗美國的擔憂,以及一些
不同的政治利益,都限制了這些關係的速度和
範圍。
俄羅斯一直是這種不斷發展的關係的催化劑,
特別是隨著俄羅斯越來越依賴其他國家來實現
其目標和需求(包括但不限於烏克蘭)。
莫斯科已加強與其他國家(特別是平壤和
德黑蘭)的軍事合作。
俄羅斯也擴大了其貿易和金融聯繫,特別是與
中國和伊朗,以減輕制裁和出口管制帶來的
影響。
中國正透過支持莫斯科的國防工業(包括提供
武器的兩用物資和零件)向俄羅斯在烏克蘭的
戰爭提供經濟和安全援助。中國的支持提高了
俄羅斯克服戰爭中物質損失的能力。
伊朗已成為俄羅斯主要的軍事供應國,特別是
無人機,作為交換,莫斯科已向德黑蘭提供
軍事和技術支持,以提升伊朗的武器、情報
和網路能力。
北韓已向俄羅斯派遣彈藥、飛彈和數千名
戰鬥部隊,以支持後者對烏克蘭的戰爭,
理由是履行平壤和莫斯科於 2024 年 6 月宣布的
《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中的承諾。
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合作最有可能對美國利益
構成持久風險。
中俄的領導人可能認為,鑑於雙方都認為美國
正尋求遏制中俄,因此中俄共同對抗美國的
「侵略」的能力比單獨行動更強。
至少十年來,北京和莫斯科主要透過高調的
聯合軍事活動來展現中俄防務關係的強度。
這種關係在俄羅斯-烏克蘭戰爭期間有所加深
,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兩用設備和武器零部件
以維持戰鬥行動。
俄羅斯已增加對中國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氣 (LNG)
出口,以在西方國家實施制裁的情況下維持收入。
中國正利用其與俄羅斯日益增強的合作,
在北極地區獲得更強大的存在並使其在那裡的
影響力合法化。
兩國可能會擴大在北極地區的聯合轟炸機巡邏
和海軍行動,以展現其合作並使其更加具體化。
(本文由AI工具:NotebookLM 整理生成)
https://www.dni.gov/files/ODNI/documents/assessments/ATA-2025-Unclassified-Repor
t.pdf
--
https://i.imgur.com/lhUo7HL.jpeg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1.162.43.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Military/M.1742991224.A.659
※ 編輯: Anderson0819 (1.162.43.15 臺灣), 03/26/2025 20: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