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其他] 快遞員余建春破解世界數學難題之後的職涯

看板Math板作者jackliao1990 (j)
時間 (2025-03-21 20:59:28)
推文4則 (2推 0噓 2→)
https://www.sohu.com/a/836515091_121118979
勝利集結號

快遞員余建春:破解世界數學難題,後來他的故事如何

初始探索與求職困境

余建春 從職業高中畢業後,拿著畢業證書開始了在 河南 的求職旅程。他走進人才市場
,穿梭在一張張徵才廣告前。廣告內容五花八門,但大多數崗位都集中在一些簡單的體力
勞動上,例如保全、建築工地小工或流水線工人。

他曾嘗試去建築公司應徵小工。面試時,負責招募的人問了他幾個簡單問題,又隨口說道
:「這工作很辛苦,能吃苦嗎?」余建春點頭答應,沒幾天就上了工地。每天搬磚、抬水
泥,烈日炎炎下汗如雨。然而,這份工作只堅持了不到兩個月,因為工地的工頭臨時減少
了用工人數,他和幾個同事被通知不用再來了。

之後,他又找到一份在餐廳洗碗的工作。餐廳經理當時急需人手,見他身材瘦削,問了一
句:「能不能乾快點?這裡節奏快,客人多。」餘建春答應得很乾脆。頭幾天,他從早到
晚埋頭工作,手上的水泡磨出了厚繭。但這份工作也沒有維持多久,因為薪水低,又常常
加班到深夜,他覺得實在不適合自己,便辭職了。

不久後,他在一家服裝 加工廠 找到了一份職位。這是一份流水線上的工作,他負責把成
品衣服裝進 塑膠袋 ,然後打包入庫。工廠的主管向新進員工簡單交代了操作步驟,就讓
他開始工作。流水線的節奏讓人一刻都停不下來,每天機械重複的動作讓人筋疲力盡。不
到三個月,他又選擇了離開。

接連的失敗並沒有讓他停止尋找。他走街串巷,到處投履歷,也曾嘗試到一些招募會去碰
運氣。在一次招聘會上,他被一家物流公司的招聘廣告吸引了目光。這家公司招聘快遞包
裝工,職位介紹寫著“簡單 易學 ,無需經驗”,待遇雖然不高,但提供食宿。餘建春當
場遞交了履歷,並順利通過了面試。

數學的激情重燃

余建春在物流公司的工作相對固定,每天從早到晚包裝快遞,節奏雖然忙碌,但時間安排
較為規律。這樣的生活狀態,讓他重新拾起了一直感興趣的數學。他從 高中 起對數字就
很敏感,尤其是對卡邁克爾數這一數學問題抱有很大的興趣。

在工作間隙,他常常在腦海中重複一些簡單的數學運算。打包快遞的同時,他一邊用手熟
練地貼膠帶,一邊在心裡默念各種公式。午休時間,他常常一個人安靜地坐在角落裡,繼
續琢磨這些問題。有時候,同事見他獨自坐著,會問他在想什麼,他就笑著說自己喜歡研
究數學問題,但並沒有多作解釋。

下班回家後,他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演算和推理上。他的房間桌上放滿了筆記本和散亂的
草稿紙,每張紙上都寫滿了各種公式和運算步驟。很多時候,他推算到半夜,直到紙筆用
完或眼睛發酸,才會停下來。他並沒有太多專業的數學工具,計算過程完全依賴手寫和簡
單的計算器。遇到特別複雜的問題,他會反覆寫幾遍,把思緒一點點理清。

在持續八年的研究裡,他幾乎沒有中斷這個過程。工作間的短暫休息、用餐後的閒暇時光
、甚至偶爾的假日,他都用來琢磨關於卡邁克爾數的問題。他的草稿從最初的凌亂不堪,
逐漸變得條理清晰,越來越多的推論被完整地記錄下來。經過無數次的推翻和重構,他終
於總結了五個關於卡邁克爾數的判別公式。

孤獨的求證之路

余建春在完成了關於卡邁克爾數的五個判別公式後,他將公式一項一項地抄寫到信紙上,
字跡端正,標註清楚推導步驟和每處關鍵的計算過程。整理完畢後,他將這些手寫的成果
整齊地裝進信封,並附上了一封簡短的自薦信。

他開始把這些信寄給全國各地的知名數學教授。他在網路上尋找各大學數學系的教授名單
,找到他們的通信地址,然後一封封寄出這些信件。為了確保信件的完整遞達,他選擇
了 掛號信 ,每次寄送都保存好郵寄憑證。在寄出的信中,有的寄往 北京 ,有的寄往
上海 ,還有的寄到了 南京 、 武漢 等城市的大學。

但時間一天天過去,他始終沒有收到任何回覆。在多次嘗試無果後,他逐漸意識到單靠書
信可能無法打動這些教授。他辭去了物流公司的工作,決定親自前往各地尋找機會。他簡
單收拾了行李,帶著厚厚一疊自己的研究資料,開始了一場跨城市的奔波。

每到一個城市,他都會先找到當地大學的數學系,了解教授的辦公室地址,然後將自己的
研究成果放進教授的信箱。他常常在大學校園等待,希望能碰到教授親自來取信。他遇過
一些校園工作人員,偶爾有人會問他:「你是來應徵的嗎?」他搖搖頭解釋自己是來投稿
的。

這樣的情形在他輾轉的多個城市中反覆上演。他從未放棄任何一次機會,即便大多數時候
都毫無回應。

突破與認可

2016年6月,余建春帶著厚厚的手寫資料,來到了 杭州 。這次,他把目標鎖定在 浙江大
學 。他事先查到了 浙大數學系 的辦公室地址,並準備了一份特別整潔的稿件。到了校
區後,他問路人找到了數學系大樓。站在 蔡天新 教授的辦公室外,他將信件小心地放入
了教授的信箱。

寄出信件後,他開始繼續自己的生活,但每天都會留意是否有回信。大約一個月後,他收
到了蔡教授的回信。信封上的寄件地址是 浙江大學數學系 ,看到信時,他手忙腳亂地撕
開了封口。信裡,蔡教授稱他為“余建春老師”,對他的研究成果表示認可,並邀請他
到 浙大 與數學系的師生們進一步探討他的研究內容。

收到信件後,他立刻著手準備自己的資料,把原先手寫的草稿再整理了一遍,確保內容清
晰完整。 2016年7月23日,他如約來到浙大數學系的研討會現場。餘建春帶著自己的資料
走上講台,將整理好的公式和推導過程一一寫在黑板上。整個過程,他顯得格外認真,所
有細節都事無鉅細地講解。

當他講到關於卡邁克爾數的五個判別公式時,台下的教授們開始低聲討論,有的點頭,有
的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尤其是當他展示出一種快速識別卡邁克爾數的判別準則時,幾位
教授抬起頭,認真聽完每一步的推導邏輯。一位與會教授站起來提問,詢問某一步推導的
具體依據,他耐心回答,清楚地解釋了其中的計算細節。

研討會結束後,蔡教授走到他身邊,握著他的手說道:「這些公式很有價值,尤其是這條
快速判別準則,它可以極大地優化已有的算法。」其他教授也圍上來和他交流,對他的成
果表現出濃厚興趣,有的甚至建議他嘗試將研究內容投稿到更高層次的國際數學期刊。

余建春的研究成果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他提出的新演算法經過多方驗證後,
迅速被認為是對卡邁克爾數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 密蘇里大學 的數學家威廉班克斯在接
受 CNN 採訪時表示,這項演算法在效率上顯著超越了現有的判別方法。

職業轉變與持續探索

2020年7月,余建春收到了 絲路控股集團 的錄用通知。他被安排在公司的數據分析部門
,負責協助處理一些基本的資料整理和分析任務。

剛開始,余建春的工作主要是用一些簡單的軟體處理資料。他的任務是根據既定的範本完
成統計,並產生相關報告。他在 數論 問題上的敏銳思維有時能幫助他快速發現數據中隱
藏的規律,尤其是當處理大規模數值數據時,他能透過自己的直覺指出一些明顯的異常情
況。然而,公司逐漸發現,他的專業知識侷限在數論領域,對其他數學和 統計學 知識掌
握得併不全面。有幾次,公司要求他完成涉及機率分析的專案時,他顯得無從下手,幾乎
只能依賴同事的指導。

為了幫助他適應工作,部門經理特意安排了幾門培訓課程,內容涵蓋基礎統計、 資料探
勘 以及常用分析工具的應用。每次通知下發後,余建春總是謝絕參加。他向經理解釋過
自己對這些內容興趣不大,更希望專注於數論領域的研究。

最終,公司決定將他調到電機組,擔任一名裝線工人。這份工作內容簡單,主要是負責將
組裝好的馬達搬運到包裝箱中,再進行打包和入庫處理。餘建春每天在車間忙碌,雖然工
作重複,但他並沒有因此感到不適。

每天工作結束後,他回到住處,繼續投入對卡邁克爾數的研究。他的桌上依然堆滿了草稿
紙和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各種公式和演算過程。他的同事也注意到,每次下班後
,他總是獨自待在房間裡,除了偶爾出來打個水,很少參與其他活動。

在電機組的崗位上,余建春過著簡單而專注的生活。雖然職位發生了改變,但他始終堅持
研究卡邁克爾數,繼續追尋數學領域的突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tw), 來自: 111.253.149.10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Math/M.1742561971.A.A0C
#2              ia17/yujianchun.txt03/21 21:37
#3              https://reurl.cc/W0E13503/21 21:37
#4
      : 心靈捕手03/22 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