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Gossiping八卦板作者jagirl (阿佳)推文169則 (67推 7噓 95→)
教師節快到了,
對特教工作有感而發
不知不覺熬夜寫到兩千多字
文章很長 訴求很簡單
希望特師
不要再做超過負荷的文書工作了
我們真的快撐不住了...
....................................
台灣有一類老師,
是人數最少,工作內容很血汗的老師,
也就是特殊教育老師。
110 學年度全台
僅有1 萬7,668名特教老師,
教學對象是有特殊需求的學生。
110 學年度特殊教育學生,
總共有15萬6,454 人。
由於工作繁重,且文書工作多如牛毛,
目前剩四分之三特教老師為正式老師,
其他都是代課老師。
為了避免特師流失,
某些縣市開始禁止特師
轉職為普通班老師。
特教老師的辛苦面如下所述:
每週節數多:
普通班導師每週十六節,
集中式特教班老師屬於導師,
卻要上十八節課,
資源班老師同時也是學生個管員,
卻無導師身份,仍然是十八節。
經常需溝通協調:
親師之間、師生之間、普特之間,
經常需溝通調整,
也由於工作性質,
也常和校內外各處室打交道。
耗時的文書工作:
特師有大量且內容繁瑣的表格待填寫,
許多項目重疊相同,
每年都有新增的文書工作。
一年數十萬字以上,
嚴重影響備課和照顧學生的時間,
以及老師的身心健康。
交件時間越提越早:
還未見到學生的面,
上級就要求寫出教育計畫;
教科書廠商還沒給課程大綱,
學生還沒分好組、
上級就要求特師交出課程計畫;
特師只好憑空想像,
之後等確認真實情況,
再大幅修改。
偏離教學現場的表格:
由於特教類的表格
委由特教學術界設計,
內容偏向學術研究,
著重細節描述。
寫完一份表格,
彷彿在寫學術論文,
需耗費極大的心力。
多達數百頁的表格,
不可能印出來參考,
做出來僅供上級檢查之用。
學生最弱勢:
集中式特教班學生都是中度以上障礙,
生活無法自理,
有溝通、肢體、社交上的障礙。
資源班學生為學障、智障、
自閉、情障、過動,
需要特殊的教學技巧與心理輔導。
特師想塑造特生符合社會期待的行為,
必須要經過成千上百次的反覆教學。。
工作危險性高:
特師需隨時提高警覺注意特生情況,
例如:身體病弱、患有癲癇、
有攻擊行為會傷害自己或他人、
吃東西容易哽咽、
無法判斷危險情境和物品、
會可能會隨意離開教室。
特教助理難尋:
由於特教助理員的薪水偏低,
工作勞累,
還要寫服務紀錄,招募不易。
當學生人數過多、程度重
或沒有助理員時,
特師上課之餘,
也要餵飯、打掃、換尿布、
幫學生移位、做復健。
強迫兼職心評工作:
評定學生是否為特教生的心評工作,
在其他國家由醫療或專職單位負責,
在台灣則是強迫特教老師兼任,
此工作量負荷極大,
每名個案要做各項初篩測驗、
智力測驗、訪談
、寫報告,卻只給特師半天公假,
特師要加班才能完成鑑定報告。
因心評工作經常請假:
特師經常請公假去兼任心評工作,
教學工作則交給代課老師,
特生經常要接觸不同的老師,
容易發生適應困難的情形。
研習多與教學無關:
特師被規定要參加的心評研習,
每年高達十八小時。
反而教學和輔導學生的研習少之又少。
雜務太多:
開學沒多久特師還在瞭解學生特質,
就要請假去做初篩心評工作,
初篩工作結束再請假做複判心評工作,
學期期間不時請假參加心評研習,
每年被強迫參加教材教具比賽,
學期末必須寫多份
和教學計劃功能重疊的課程計畫,
每四年要做一次特教評鑑。
常被強迫接特教課後班、寒暑照顧班:
因特生較難適應改變,
特師平日已盡量減少請假次數。
但也常因和學生熟悉,
常被強迫接特教課後班、寒暑班,
課餘也無法充分休息。
特教政策沒有配套設施:
特教政策發布後,
中央只給目標和表格,
甚至沒有範本,
應由中央統籌設計的配套設施,
卻下放到基層老師身上,
老師一邊上課,
還要忙著寫計畫、
研究表格、
找教材、找資源。
無專用特教教材:
特教沒有中央統籌好的
專用電子書、教材,
特生沒有專用課本,
電子書只能跟普通班共用,
學習單僅能靠老師自編,
或從網路搜尋零碎的教材來改編,
從教室列印機印出來。
逃不掉的特教評鑑:
在普通班校務評鑑因行政減量,
逐漸退場時。
特教評鑑修法後,仍沒被取消。
且特教評鑑勞累的是基層特教老師,
教學之餘,
還要產出多本評鑑文書資料夾。
資源班師生比過多:
特教法規定資源班師生比為1:10,
然而目前人數仍未下降,
國教署用平均數來計算師生比,
表示未超過標準,
事實上城鄉差距大,
城市的師生比甚至高達1:20以上。
集中式特教班師生比過多:
國小特教班學生上限為十人,
目前普通班和幼稚園都已走向小班制,
而特教班的障礙程度已達中度以上,
生活需大量的協助,
且要保護其人身安全。
宜調整學生上限為八人,
老師能給學生更完整的照顧。
設備最少:
普班設備有電腦、大屏、平板、冷氣,
最需要資源的特教,
設備都比別人慢半拍,
電腦很舊,學生沒有平板,
資源班甚至兩個老師共用一間教室,
上課時互相干擾。
全台標準不一:
全台各縣市規定都有差異,
甚至同縣市各校規定不同。
各項表格、
師生比、每週課堂數、
行政是否減課、
心評測驗選用、
學生鑑定安置規則、
教材編輯費有無、導師費有無、
巡迴老師交通費、
心評老師資格、
疑似生個案計算方式…等。
會議最多:
期初會議、期末會議、新生會議、
升國中轉銜會議、適性導師會議、
個案會議、心評分案會議,
綜合研判會議,
每個會議每名學生
都要個別一份會議紀錄。
意見最不被聆聽:
特師屬於教師最少的族群,
而長官、教授,
非但沒聆聽特師的難處,
反倒認為特師不專業,
特教政策規劃與評鑑都委由學者專家接案,
缺少現場基層特師的聲音。
每種工作都辛苦,
每個人都有家庭要照顧,
更應該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這幾年來為了完成文書工作,
特師空堂無法備課,
從平日加班,變成假日也加班,
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身心靈耗損,
今年是特教大修法,
特教老師和關心特教的人們
寄出了八千多封連署書,
提出三點訴求:
一、心評專職化,不再由特師兼任。
二、取消特教評鑑
三、降低資源班師生比
期間教師公會、數名立委,
也都幫忙發言。
修法後經教育部回應如下:
一、心評工作個案過多時,
由特教資源中心派員支援。
二、將特教評鑑併入校務評鑑。
三、五年內逐漸降低師生比。
也就是說特師仍舊要做心評工作,
特教評鑑只是被併入校務評鑑,
未被取消。
這五年內資源班學生人數,
依然會超過上限。
教師節到了,
期許特教的規劃,
以及每年數百億的特教經費,
有一天能真正落實在特教學生的身上,
政府能實地調查特教現場的需求,
而不是建構在虛無的文書表格中。
希望特師有朝一日,
能擺脫文書工作的束縛,
專心教學、照顧學生。
特教能提供學生精美的適性教材、
完善的設備、專業的助理,
並給特師足夠的支持,
讓特生的學習更充實,
未來更順利融入社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30.1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Gossiping/M.1695661789.A.B8D

教師節快到了,
對特教工作有感而發
不知不覺熬夜寫到兩千多字
文章很長 訴求很簡單
希望特師
不要再做超過負荷的文書工作了
我們真的快撐不住了...
....................................
台灣有一類老師,
是人數最少,工作內容很血汗的老師,
也就是特殊教育老師。
110 學年度全台
僅有1 萬7,668名特教老師,
教學對象是有特殊需求的學生。
110 學年度特殊教育學生,
總共有15萬6,454 人。
由於工作繁重,且文書工作多如牛毛,
目前剩四分之三特教老師為正式老師,
其他都是代課老師。
為了避免特師流失,
某些縣市開始禁止特師
轉職為普通班老師。
特教老師的辛苦面如下所述:
每週節數多:
普通班導師每週十六節,
集中式特教班老師屬於導師,
卻要上十八節課,
資源班老師同時也是學生個管員,
卻無導師身份,仍然是十八節。
經常需溝通協調:
親師之間、師生之間、普特之間,
經常需溝通調整,
也由於工作性質,
也常和校內外各處室打交道。
耗時的文書工作:
特師有大量且內容繁瑣的表格待填寫,
許多項目重疊相同,
每年都有新增的文書工作。
一年數十萬字以上,
嚴重影響備課和照顧學生的時間,
以及老師的身心健康。
交件時間越提越早:
還未見到學生的面,
上級就要求寫出教育計畫;
教科書廠商還沒給課程大綱,
學生還沒分好組、
上級就要求特師交出課程計畫;
特師只好憑空想像,
之後等確認真實情況,
再大幅修改。
偏離教學現場的表格:
由於特教類的表格
委由特教學術界設計,
內容偏向學術研究,
著重細節描述。
寫完一份表格,
彷彿在寫學術論文,
需耗費極大的心力。
多達數百頁的表格,
不可能印出來參考,
做出來僅供上級檢查之用。
學生最弱勢:
集中式特教班學生都是中度以上障礙,
生活無法自理,
有溝通、肢體、社交上的障礙。
資源班學生為學障、智障、
自閉、情障、過動,
需要特殊的教學技巧與心理輔導。
特師想塑造特生符合社會期待的行為,
必須要經過成千上百次的反覆教學。。
工作危險性高:
特師需隨時提高警覺注意特生情況,
例如:身體病弱、患有癲癇、
有攻擊行為會傷害自己或他人、
吃東西容易哽咽、
無法判斷危險情境和物品、
會可能會隨意離開教室。
特教助理難尋:
由於特教助理員的薪水偏低,
工作勞累,
還要寫服務紀錄,招募不易。
當學生人數過多、程度重
或沒有助理員時,
特師上課之餘,
也要餵飯、打掃、換尿布、
幫學生移位、做復健。
強迫兼職心評工作:
評定學生是否為特教生的心評工作,
在其他國家由醫療或專職單位負責,
在台灣則是強迫特教老師兼任,
此工作量負荷極大,
每名個案要做各項初篩測驗、
智力測驗、訪談
、寫報告,卻只給特師半天公假,
特師要加班才能完成鑑定報告。
因心評工作經常請假:
特師經常請公假去兼任心評工作,
教學工作則交給代課老師,
特生經常要接觸不同的老師,
容易發生適應困難的情形。
研習多與教學無關:
特師被規定要參加的心評研習,
每年高達十八小時。
反而教學和輔導學生的研習少之又少。
雜務太多:
開學沒多久特師還在瞭解學生特質,
就要請假去做初篩心評工作,
初篩工作結束再請假做複判心評工作,
學期期間不時請假參加心評研習,
每年被強迫參加教材教具比賽,
學期末必須寫多份
和教學計劃功能重疊的課程計畫,
每四年要做一次特教評鑑。
常被強迫接特教課後班、寒暑照顧班:
因特生較難適應改變,
特師平日已盡量減少請假次數。
但也常因和學生熟悉,
常被強迫接特教課後班、寒暑班,
課餘也無法充分休息。
特教政策沒有配套設施:
特教政策發布後,
中央只給目標和表格,
甚至沒有範本,
應由中央統籌設計的配套設施,
卻下放到基層老師身上,
老師一邊上課,
還要忙著寫計畫、
研究表格、
找教材、找資源。
無專用特教教材:
特教沒有中央統籌好的
專用電子書、教材,
特生沒有專用課本,
電子書只能跟普通班共用,
學習單僅能靠老師自編,
或從網路搜尋零碎的教材來改編,
從教室列印機印出來。
逃不掉的特教評鑑:
在普通班校務評鑑因行政減量,
逐漸退場時。
特教評鑑修法後,仍沒被取消。
且特教評鑑勞累的是基層特教老師,
教學之餘,
還要產出多本評鑑文書資料夾。
資源班師生比過多:
特教法規定資源班師生比為1:10,
然而目前人數仍未下降,
國教署用平均數來計算師生比,
表示未超過標準,
事實上城鄉差距大,
城市的師生比甚至高達1:20以上。
集中式特教班師生比過多:
國小特教班學生上限為十人,
目前普通班和幼稚園都已走向小班制,
而特教班的障礙程度已達中度以上,
生活需大量的協助,
且要保護其人身安全。
宜調整學生上限為八人,
老師能給學生更完整的照顧。
設備最少:
普班設備有電腦、大屏、平板、冷氣,
最需要資源的特教,
設備都比別人慢半拍,
電腦很舊,學生沒有平板,
資源班甚至兩個老師共用一間教室,
上課時互相干擾。
全台標準不一:
全台各縣市規定都有差異,
甚至同縣市各校規定不同。
各項表格、
師生比、每週課堂數、
行政是否減課、
心評測驗選用、
學生鑑定安置規則、
教材編輯費有無、導師費有無、
巡迴老師交通費、
心評老師資格、
疑似生個案計算方式…等。
會議最多:
期初會議、期末會議、新生會議、
升國中轉銜會議、適性導師會議、
個案會議、心評分案會議,
綜合研判會議,
每個會議每名學生
都要個別一份會議紀錄。
意見最不被聆聽:
特師屬於教師最少的族群,
而長官、教授,
非但沒聆聽特師的難處,
反倒認為特師不專業,
特教政策規劃與評鑑都委由學者專家接案,
缺少現場基層特師的聲音。
每種工作都辛苦,
每個人都有家庭要照顧,
更應該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這幾年來為了完成文書工作,
特師空堂無法備課,
從平日加班,變成假日也加班,
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身心靈耗損,
今年是特教大修法,
特教老師和關心特教的人們
寄出了八千多封連署書,
提出三點訴求:
一、心評專職化,不再由特師兼任。
二、取消特教評鑑
三、降低資源班師生比
期間教師公會、數名立委,
也都幫忙發言。
修法後經教育部回應如下:
一、心評工作個案過多時,
由特教資源中心派員支援。
二、將特教評鑑併入校務評鑑。
三、五年內逐漸降低師生比。
也就是說特師仍舊要做心評工作,
特教評鑑只是被併入校務評鑑,
未被取消。
這五年內資源班學生人數,
依然會超過上限。
教師節到了,
期許特教的規劃,
以及每年數百億的特教經費,
有一天能真正落實在特教學生的身上,
政府能實地調查特教現場的需求,
而不是建構在虛無的文書表格中。
希望特師有朝一日,
能擺脫文書工作的束縛,
專心教學、照顧學生。
特教能提供學生精美的適性教材、
完善的設備、專業的助理,
並給特師足夠的支持,
讓特生的學習更充實,
未來更順利融入社會。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30.1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tw/Gossiping/M.1695661789.A.B8D


Gossiping熱門文章